
各區、市黨委和人民政府,青島西海岸新區工委、管委,市委各部委,市政府各部門,市直各單位,中央、省駐青各單位,青島警備區:
《青島市加快推進“中國康灣”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已經市委、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中共青島市委辦公廳
青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5年7月23日
?
(此件公開發布)
青島市加快推進“中國康灣”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
?
為深入實施健康優先發展戰略,搶抓銀發經濟、生命健康產業發展新機遇,滿足人民群眾高品質健康需求,根據中央有關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現結合我市實際,就加快推進“中國康灣”建設制定如下行動計劃。
一、發展目標
立足青島資源稟賦和獨特優勢,以“山海康養名城、活力健康灣區”為目標,依托康復大學等高能級平臺,突出“全域康養、全齡健康”,實施“六新”行動,加速地產、醫療、康養、文旅等領域深度融合,提升城市輻射帶動能力,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康灣”。到2027年,在健康居住、業態創新、產業集聚、場景營造、品質提升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培育10個以上特色產業園區,打造30個以上高品質健康社區,建設100個以上醫康養綜合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全市生命健康產業規模達到1000億元,構建健康舒適、多元包容的全齡友好生態,基本建成高品質健康生活承載地、康復產教融合創新高地、國際康養旅居目的地。
二、重點任務
(一)打造健康居住新生態
1.推進品質化健康社區建設。通過優化提升、按需改建、規劃新建等方式,鼓勵發展康養地產。對已建設未銷售的地產項目,實施公共空間適老化改造,植入康復醫療、健康餐飲等醫康養服務功能。對尚有存量建設用地的地產項目,“一事一議”依法依規調整用地性質、規劃方案等,按需增設康復醫療或專業養老設施。對尚未出讓的住宅用地,結合“好房子”建設,科學規劃布局大型健康社區項目,打造集“多代同堂、醫食住行、頤樂學為、怡康養護”的綜合健康全齡社區。加快建設具有代表性、標志性的康養地產項目。
2.推進特色化健康載體建設。支持既有商業、商務辦公等建筑轉型發展為高端康復醫療公寓、旅居康養公寓。鼓勵按規定盤活閑置農房,開發度假民宿、旅居小院等多樣化康養旅居產品。加強星級賓館、等級民宿規范管理,培育高品質旅居康養聚集地。
3.推進專業化健康設施建設。支持既有養老機構設施升級改造,完善智慧化養老設施設備。鼓勵新建養老機構,提供自理、介助介護、認知照護和舒緩療護等養老養護服務。推動符合條件醫療機構向醫養結合機構轉型發展。推進城鄉空置幼兒園、小學等公共服務場所作為養老設施使用。
(二)發展健康服務新業態
4.發展康復醫療服務。聚焦醫療康復、產后康復、心理康復等領域,引進高端康復醫療機構、科研機構。支持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中醫醫院等開設康復科并設置病房,鎮(街道)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增設康復床位。通過互聯網醫療、家庭病床、上門巡診等方式,將康復醫療服務下沉至社區、家庭。創新基層醫療機構康復醫療服務模式。
5.發展旅居康養服務。依托山海資源、非遺文化等,突出健康養生、休閑度假等功能,推動多業態跨界融合。依托海水溫泉資源,引入知名溫泉運營機構,發展溫泉康養。依托竹岔島、靈山島、田橫島等海島旅游開發,突出“一島一特色”,發展海島康養。依托嶗山道教養生文化資源,開發適合不同康養群體的“食療”“茶療”等產品,發展療愈康養。依托國家森林公園等,發展森林康養。將中醫康養等特色體驗項目納入旅游線路,發展“中醫體驗+旅游療養”新業態。
6.發展中醫藥健康服務。加快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試驗區發展,建設省級區域中醫醫療中心,推動公立中醫醫院治未病科、老年病科全覆蓋。建設高水平國醫館和國醫閣,加快中醫優勢專科建設。發揮中藥熏蒸、中醫傳統功法等診療優勢,打造中醫藥優質臨床中心。加大中醫藥科普宣傳力度,推廣沉浸式體驗活動。
(三)激發健康產業新動能
7.打造產業創新引擎。聚焦“10+1”創新型產業體系,支持在青高校、科研院所與康復康養企業加強產學研對接,在腦機接口等前沿領域,開展關鍵技術協同攻關。鼓勵康復醫院、康養機構與康復輔具企業加強合作,打造康復輔具試用、機器人輔助訓練、智能系統評估應用場景。推動中試平臺、熟化基地等創新平臺建設,加快康復康養領域科技成果落地轉化。
8.推動產業集聚發展。支持嶗山區和青島西海岸新區、青島高新區、上合示范區等,布局發展康復機器人、智能康復器械等產業,集聚產業鏈上下游項目,建設康復康養細分領域特色園區。加快培育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產業集群。規劃建設銀發經濟產業園區。
9.壯大多元化市場主體。建立招商引資目標企業庫,招引康復康養頭部企業和創新團隊。支持企業圍繞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領域,開發康復輔助、生物醫藥等產品,形成“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梯隊。培育品牌化、連鎖化、規模化康養服務機構。
(四)培育健康消費新熱點
10.拓展新型健康消費。鼓勵體檢機構開展專病專檢和重大疾病早篩早檢,推廣健康體檢新產品。支持社會力量舉辦中醫養生保健機構,鼓勵中醫藥老字號企業建設中式養生館。支持相關企業研發代茶飲中藥、艾灸隨身包等養生產品。吸引健康消費品牌在我市開設首店、旗艦店,舉辦首發、首秀、首展活動。發展帆船、沙灘排球等特色體育運動,支持運動康復產業發展。
11.打造銀齡消費場景。支持景區設備設施適老化改造,開通老年旅游專線,豐富銀發旅游產品供給。鼓勵大型商超、商業綜合體設立老年專區或便捷窗口,舉辦主題促消費活動。支持體育場館等配備適老健身器材。開展“智慧廣電+養老服務”,開發健康管理等互動式消費場景。積極爭取養老金融改革創新先行先試,完善養老金融服務體系。
12.開發特色健康食品。挖掘海洋特色產品資源,鼓勵開發以海洋寡肽、不飽和脂肪酸及南極磷蝦等為主要原料的新型海洋功能性食品。加大保健食品研發力度,研發適合老年人咀嚼吞咽和營養健康需求的特種食品。支持發展綠色、有機和名特優新農產品,做大做強“青島農品”品牌。
(五)提升城市健康新品質
13.建設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支持通過新建、改擴建等方式,推進醫康養綜合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制定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運營管理辦法,創新連鎖化、托管式、大物業運營模式,規范運營管理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培育醫康養服務領軍企業。
14.完善康復康養服務體系。優化城鄉醫療資源配置,科學布局三級醫院,加快建設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青島醫院二期、康復大學青島中心醫院二期等,推動康復大學青島康復醫院建成啟用。依托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院士學科,推進新技術、新項目應用。發揮高水平醫院輻射帶動作用,深化緊密型城市醫聯體、縣域醫共體建設。優化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提升醫療保障水平。以青島開放大學等為依托,創新發展老年教育,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普惠性老年教育。推進市圖書館新館等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拓展康復康養文化供給。整合政府、社會服務資源,打造“全市一家養老院”數字化平臺,建成市康養數據資源庫。
15.打造全齡友好空間。優化城市公園布局,推進“公園+健身”“公園+體育”建設,打造全齡友好型公園。推進城市綠道和無障礙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等建設。改造提升廣場、公廁等公共場所無障礙設施。支持城鎮老舊小區和人流密集等區域人行天橋、地下通道加裝電梯。
(六)塑強綜合保障新能級
16.發揮康復大學平臺作用。支持康復大學在醫養健康、科技助殘等領域創新突破,建設新興交叉學科;打造協同創新中心、產業技術研究院等創新平臺,深化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加強重大疾病康復研究,提高康復醫療服務能力;加強與相關國際學術組織交流合作,協同推進科研攻關,引領我市康復產業向中高端邁進。
17.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推進名醫名師工作室建設,培養重點領域青年人才和團隊。支持在青高校、職業院校設置康復專業,培養實踐型、技能型人才。鼓勵院校、企業和社團組織聯合打造產教融合共同體。引導低齡健康老年人參與銀齡志愿服務項目,建立銀齡志愿者人才庫。
18.強化財政金融支持。發揮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中央預算內投資、超長期特別國債等作用,支持康復康養領域重點項目建設。支持符合條件的養老設施發行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引導創投風投機構加大支持養老產業力度。鼓勵金融機構加大支持養老機構、科技助殘項目等力度,開展醫康養設備融資租賃業務。
19.擦亮“中國康灣”城市品牌。加大“中國康灣”宣傳力度,將其納入全市外宣、文旅、醫療、貿促等常態化推介工作。按規定辦好中國山東(青島)國際康養產業博覽會等展會。搭建國際交互展示平臺,加強與日本、新加坡等康養產業交流合作。支持在青高校、科研院所、社團組織等按規定舉辦康復康養領域學術論壇、研討會。統籌青島都市圈、膠東經濟圈區域優質資源,組建康養產業聯盟。探索推進文旅、醫療、養老等領域信用體系建設。
三、保障措施
加強組織領導,成立青島市推進“中國康灣”建設領導小組,下設綜合協調組、健康地產組、產業推進組、文旅消費組、品牌宣傳組、要素保障組,明確各組牽頭單位、組成單位及主要職責。創新工作措施,建立1個行動計劃、1套政策工具包、1張項目清單、1張招商引資清單的“4個1”工作機制。抓實調度督導,具體化、項目化、清單化、責任化推進“中國康灣”建設,做好政策措施和重大項目實施情況跟蹤評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