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1日,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全市行政審批服務系統有關工作和2025年第一批政務服務基層典型案例。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劉曉倩,市北區行政審批服務局黨組書記、局長王曉輝,李滄區行政審批服務局黨組書記、局長任志敏,青島西海岸新區行政審批服務局黨組書記劉然吉,膠州市行政審批服務局黨組書記、局長郝世波,市行政審批服務局改革推進處處長嚴云祥出席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
?
全市行政審批服務系統工作情況?
今年以來,市行政審批服務局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始終站穩企業群眾立場、緊盯企業群眾需求,以“高效辦成一件事”為牽引,融入省“民事無憂·企事有解·政事高效”政務服務品牌體系,持續推進改革創新和服務優化。聚力“高效”和“辦成”,強化市區一體、協同聯動,積極推動政務服務供給和需求有效銜接,先后爭取國家層面和省級層面改革試點10余項,推出市區兩級改革事項任務清單,相關改革創新已取得初步成效。
在以改革思維助力“企事有解”上攻堅突破
聚焦企業全生命周期,以改革的思維破解企業經營發展難題。
在市場準入方面,完成個體工商戶轉型為企業“一件事”改革。改革之前,首先需要把個體工商戶注銷,成立日期、名稱、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等都要變,所有的證照和資質手續都要重新辦,后續還要跑稅務、社保等多個部門辦理業務。改革之后,經系統互聯和“數據代跑”,申請人只需在山東政務服務網上提出轉型申請,即可“直接變更、一次辦好”。扎實推進經營主體登記注冊代理服務管理改革試點,上線動態實名管理系統,規范代理服務行為。
在陪伴成長方面,健全企業訴求精準響應機制,會同市民營經濟局成立“青益企”服務團隊,常態化開展“一線聯企助力”行動,線上線下參與企業、商協會、個體工商戶等4000余家。依托青島營商環境會客廳,圍繞民營經濟發展、招標投標、統一戰線等主題開展政企交流活動40余場次,積極回應關切、解決訴求。
在降低成本方面,優化升級“青e見”數字評標系統,近3700個項目實現“線下不見面、線上面對面”。通過信用減免保證金,全面推廣電子保函應用,今年上半年釋放流動資金近27億元,現金替代率超過90%。
在緊盯企業需求拓展“增值服務”上攻堅突破
堅持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創新政務服務模式,推動政務服務從普惠型基礎服務向定制化、個性化增值服務轉變。
聚焦企業個性化需求,推廣“定制服務”模式。持續放大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張大為工作室平臺效應,為企業提供疑難問題定制化服務方案260余個。在此基礎上,探索“兜底服務”模式,盤活各層面涉企服務資源,組建營商企服“金牌團隊”,常態化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問題解決的兜底服務,努力實現企業在辦事過程中“找最少的部門、跑最少的路、花最少的時間、交最少的材料”。
著眼項目全生命周期,進一步發揮重大項目服務“金牌團隊”作用。為省市縣重點建設類項目定制審批服務清單,梳理服務路徑,協調解決難點堵點600余個,有力推動浮山灣總部基地、國信冰雪運動館等項目順利開工建設。?
在強化數字賦能推動政務服務“高效辦成”上攻堅突破
政府的“高效”和企業群眾的“辦成”都離不開新技術的支撐。
在咨詢端,打造“青易問·云客服”,構建“AI客服主答+人工專員兜底”的服務新模式。上線后,咨詢應答從8小時升級為24小時在線,響應效率提升90%。
在辦理端,探索DeepSeek大模型在事項查詢、辦理申請、審核反饋等各環節應用,推出“建筑施工企業安全生產許可”等13個“邊聊邊辦”場景,實時理解企業群眾辦事需求,實現表單“智能預填”、材料“智能預審”,讓企業群眾“聊著天辦成事”。?
在服務端,優化線上辦事渠道,規范“一件事”線上運行,按企業和個人不同階段,升級“高效辦成一件事”線上專區,常態化開展“我陪群眾走流程”活動,確保好辦易辦,群眾愿用會用。?
在下足繡花功夫提升“服務溫度”上攻堅突破?
加強對政務服務場所精細化管理,優化整合綜合窗口、做優做強專業窗口,提升企業群眾辦事體驗。
為破解群眾辦事“盲目跑”“多頭問”等難題,創新“人機協作”服務模式,建立總服務臺統一入口、各專區高效聯動的“1+N”幫辦機制。上線青島市民中心“數字人”助手,提供問答式引導等幫辦服務。
聚焦企業群眾差異化辦事需求,落實濟青都市圈聯動發展機制,配備“百事通”幫辦團隊,提供手把手、肩并肩幫辦服務。開展出入境、不動產、公積金等專場服務21場次,為老年人等特殊群體提供定制化上門服務2000余次,提供延時、錯峰服務9.8萬余次。
全面推動線下辦事規范提升,統籌做好2025年“高效辦成一件事”重點事項清單落地,完善“一件事”線下運行機制,統一窗口、指南、咨詢問答、疑難問題幫辦,進一步提升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水平。
青島市2025年第一批政務服務基層典型案例
?
基層是優化營商環境的主陣地,是改革創新的源頭活水。今年以來,各區(市)、重點功能區行政審批服務部門立足實際,創新路數打法,推出了一系列利企便民的改革舉措。為更好突出典型引路,我們選取了12個案例,向全市復制推廣,分別是:
市南區以優質政務服務賦能樓宇經濟發展。通過匯聚市-區-街三級服務資源,整合政府、社會等多方服務力量,建立“政務服務+”聯盟,不斷創新樓宇服務機制、持續提升樓宇服務能級。?
市北區打造特色街區政務服務示范點。選取登州路啤酒街等特色街區,嵌入式打造“街區政務服務示范點”,為新入駐的中小企業及個體工商戶,提供從選址落戶、登記注冊、經營許可到發展壯大的全方位、全周期服務。
李滄區打造區街一體的數智化政務服務綜合體。通過一體化、數智化手段,整合區政務服務中心和各街道便民服務中心,統一人員管理、數據治理、效能量化,向基層延伸數智化管理模式。
嶗山區應用大模型技術創新政務服務“虛擬大廳”場景。打造立體化、沉浸式、交互式的VR全景辦事大廳,延伸“網上辦”“指尖辦”觸角,推動政務服務從“被動響應”轉向“主動引導”。?
青島西海岸新區依托社會合作網點升級政務服務“就近辦”。通過在有條件、有需求的園區、樓宇、商超、銀郵等企業群眾密集場所設置便民服務點,配套商事改革、營商環境小站、政務服務“視頻辦”等便民利企舉措,拓展新區“一站式、零距離、高效率”的政務服務圈。
城陽區“云幫辦”助力企業群眾線上辦事更高效。依托政務服務一件事“城事通”智辦平臺,推出“視頻+語音”云幫辦服務,集成掌上預約取號、連線視頻交流、實時共享屏幕、材料云端預審等核心功能,實現業務辦理“遠程預約-實時指導-在線修正-即時受理-服務評價”全流程閉環管理。
即墨區特色服務助推綠色能源新興產業發展。統籌區行政審批服務系統骨干力量,為綠色能源新興產業項目配備服務專員,繪制定制化服務清單,提供靠前主動、全程跟蹤和“吹哨報到”服務。
膠州市打造“1530”政務服務圈推動基層政務服務擴能提質。通過統一場所建設標準、規范管理運行、優化政務服務,完成域內12個鎮(街)便民服務中心迭代升級,實現企業群眾辦事路程縮短至主城區15分鐘、鄉鎮30分鐘以內。
平度市探索租賃土地快速審批服務模式。印發《租賃土地辦理工業項目審批手續的實施辦法(試行)》,允許企業憑租賃合同辦理工程審批手續,盤活閑置工業、倉儲用地及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資源,破解土地指標緊缺制約。
萊西市打造游戲游藝產業“一機一碼”審管聯動新模式。通過強化數據賦能、優化審批流程、加強審管互動,有效提升游戲游藝設備審批質效,實現許可審批、市場管理、執法監督全鏈條無縫銜接、高效協同。?
青島自貿片區推行經營主體登記注冊代理服務規范化改革。通過構建“事前信用承諾、事中智慧監管、事后聯合懲戒”的全鏈條管理體系,保護經營主體合法權益,形成政府有效監管、行業規范發展、企業切實受益的高質量發展格局。
青島高新區整合政務服務資源精準惠企便民。依托區政務服務中心,探索集成化政務服務模式,構建具有高新特色的政務服務新生態,實現政務服務由“分散”向“集成”的升級。
下一步,全市行政審批服務系統將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持續錘煉一流作風、鍛造一流隊伍、鑄就一流事業,為優化政務服務、提升行政效能貢獻力量。
來源|青島發布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