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
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各區(市)黨委編辦,各區(市)教體局、財政局、民政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衛生健康委、科協、殘聯,高新區黨群工作部:
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全國教育大會關于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戰略部署,加快建設教育強市,根據教育強國、教育強省、教育強市建設決策部署,制定了《青島市基礎教育擴優提質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青島市教育局
中共青島市委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
青島市財政局
青島市民政局
青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中共青島市衛生健康委員會
青島市科學技術協會
青島市殘疾人聯合會
2025年10月21日????
青島市基礎教育擴優提質三年行動計劃
(2025-2027年)
?
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全國教育大會關于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戰略部署,加快建設教育強市,根據教育強國、教育強省、教育強市建設規劃決策部署,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工作目標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把握教育的政治屬性、人民屬性、戰略屬性,抓住教育強國、強省、強市建設機遇,深入推進全國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國家特殊教育改革實驗區建設,公平與質量并重,擴優與提質并舉,全力推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到2027年,與人口變化相適應的基礎教育資源統籌調配機制基本建立,布局結構持續優化,高質量教育體系基本形成,“兩段”“兩類”教育取得新的突破,即: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普通高中優質特色、特殊教育優質融合、專門教育優質規范水平持續提升,基礎教育質量和發展水平持續保持全國第一方陣。
二、主要任務
(一)五育融合立德樹人工程
1.學校思政教育加強改進項目。全方位構建“大思政課”體系,深化課程、文化、活動、實踐、管理、協同育人,發揮全市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共同體”和指導中心作用,實施“師師聯動”“社社協同”“生生互動”教育行動,實現大中小學思政教育和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全覆蓋。推進中小學“每校一品牌、每月一主題、每生一社團”德育模式建設,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開發紅色人文、藍色海洋研學實踐課程,打造“紅藍領航”研學實踐育人品牌。推動思政教育工作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豐富“同城大課堂”“思政微課堂”等網絡思政教育形式。健全區(市)、學校班主任隊伍建設機制,加強思政課教師、團隊干部、全員育人導師隊伍建設,配齊配強中小學專職思政課教師?!藏熑螁挝?市教育局,各區(市),標黑體的為牽頭單位,下同〕
2.學生全面培養體系優化項目。根據國家課程方案將素質教育具體化、項目化。優化實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十個一”項目,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實施學生體質強健行動,中小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2小時以上,推進實施課間休息15分鐘,學生體質健康合格率穩步提升、優良率達到并鞏固在60%以上;推進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人才培養改革試點,高質量建設新型足球學校;完善中小學生全流程視力管理模式,有效降低新發近視率,總體近視率每年下降1%以上。實施美育浸潤行動,完善美育課程體系,健全學生全員常態化藝術展演展示機制,推動學生掌握1-2項藝術特長。實施學生勞動習慣培養計劃,推進全市普通中小學普遍開設勞動教育和職業啟蒙課程,加強校內外勞動教育基地建設。實施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培育計劃,健全健康教育、監測預警、咨詢服務、干預處置“四位一體”的心理健康工作體系,在確保每所中小學至少配備一名專職心理教師的基礎上,配齊配強兼職心理教師,專職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專(兼)職保健教師配備比例達到85%。做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工作,實施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深化中小學書香校園建設?!藏熑螁挝?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各區(市)〕
(二)基礎教育資源統籌調配工程
3.管理體制創新項目。探索建立“市級統籌、市區(市)結合”的基礎教育管理體制,強化市級在義務教育市域優質均衡、學位余缺調劑、招生管理、教師調配、規范辦學等方面的統籌責任,建立縣域師資配置預警機制,探索建立教師跨區域、跨學段調配機制,有序擴大市級管理高中階段教育范圍,實現學段間、區域間資源合理流動與優化配置?!藏熑螁挝?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各區(市)〕
4.資源擴容項目。健全與學齡人口變化和城市更新發展相適應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供給機制,分區域、城鄉、學段做好學齡人口預測、學位供給預警,定期優化教育設施布局,實現中小學布局與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口高質量發展需求更加契合。實施初中渡峰學位保障行動,加大義務教育學區制改革、九年一貫制辦學以及跨區域、跨學段、城鄉間“一長多?!鞭k學,確保初中階段平穩渡峰。實施普通高中學位擴容行動,通過現有普通高中挖潛擴容、優化重組現有教育資源、新建一批普通高中、購買民辦學校學位等方式,推動普通高中資源有序擴容。建立跨區域、跨學段學位余缺調配使用機制,統籌區(市)結合實際,學區內、跨學段、跨區域共享師資、校舍場地、設備設施等資源?!藏熑螁挝?市教育局,各區(市)〕
(三)義務教育市域優質均衡發展工程
5.城鄉一體化發展項目。推進全域通過國家級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驗收,持續鞏固創建成果,探索市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路徑。完善學區制、集團化辦學管理機制,推動學區內、集團內教育全要素有序流動,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實現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全覆蓋。優化鄉村教育資源配置,科學有序推進鄉村小規模學校撤并,每個鄉鎮至少保留一所初中(或九年一貫制)學校。建設高水平寄宿制初中,建好鄉鎮“小而美”“小而優”學校??茖W規劃招生區域、控制學校招生規模,引導學生合理分流,緩解大校額、大班額壓力。〔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各區(市)〕
6.新優質學校快速成長項目。壓實區(市)主體責任,優化支持政策,協同推進新校高位發展、初中強校提質深化行動,合力打造一批新優質學校。健全區(市)推進新優質學校發展增值性、過程性評估機制,開展學校發展規劃論證、校長年度述職、學校年度診斷、三年總結評估。常態化開展校長跟崗培訓、高端研修、主題論壇等活動,市、區(市)聯合建立“一對一”指導團隊,制定教研員包靠學校任務清單,指導學校凝練辦學特色、改進育人方式、推進課程建設、實施教育教學改革。遴選學校開展普通高中招生改革試點。推進區(市)建立新校發展共同體,推動新校100%加入優質教育集團,提前配齊配強校長、管理團隊和教師。打造市級初中強校提質試點校聯盟,完善試點校動態調整及良性退出機制。〔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各區(市)〕
(四)普通高中優質特色發展工程
7.強校擴優項目。高起點建設青島二中、青島五十八中等一批新校區(學校),有序擴大優質普通高中學位供給。加強“省級特色高中+區(市)薄弱高中”“市級優質高中+區(市)普通高中”等集團化辦學機制創新,強化辦學文化認同,構建一體化課程體系。有序推進普通高中標準化建設,補齊教室、實驗室、圖書館、運動場地、宿舍等基礎設施短板,加強學科教室、實驗設備、體育器械、照明燈具等教學條件配備,提升區(市)普通高中辦學條件。開展區(市)普通高中發展方向、課程設置、課堂教學、教育管理等評估,指導制定個性化提升方案,跟蹤落實并及時調整,實現全域高質量發展。〔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各區(市)〕
8.特色多樣發展項目。完善特色高中創建機制,納入辦學質量達標、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學業水平測試等關鍵要素。深化“特色學科+特色高中”辦學模式,夯實特色發展課程支撐力、提升資源整合力、強化政策保障力,推動特色高中可持續發展。重點打造10所優質科學教育特色高中,圍繞培養目標、課程體系、教學方式、保障條件、評價體系等進行綜合性改革。深化職普融通改革,以優質普通高中為依托,打造高水平綜合高中,為學生發展提供多樣化選擇。建立評估機制,引導學校在相應領域彰顯特色優勢?!藏熑螁挝?市教育局,各區(市)〕
(五)課程教學提升工程
9.課程教研統籌發展項目。加強國家課程校本化、地方課程規范化、校本課程特色化建設,促進海洋教育與多學科課程融合實施,構建“一校一特色”校本課程體系,建成特色精品課程400門,形成分層分類、豐富多樣的選修課程,為學生個性化學習提供多樣化、可選擇的課程資源。整合多領域資源,規范第三方課后服務管理,打造豐富多彩的課后服務課程超市,滿足學生1-2項特長培養需求,課后服務質量顯著提升,學生作業負擔明顯減輕。完善市、區(市)、學校三級教研機制,優化小、初、高三個學段協同、年級大集備教研模式,建立市教研員聯系區(市)普通高中機制,指導學校加強校本教研,通過開展網絡教研、主題教研、送教助研等活動,創新教研形式,提升教研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藏熑螁挝?市教育局,各區(市)〕
10.教學質量提升項目。推進研究型、項目化、合作式和跨學科主題學習,突破大單元教學、跨學科教學、學科實踐育人、作業設計和全科閱讀等改革瓶頸,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教學案例,培育一批區域和學校典型,在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培育方面取得突破。強化“三課一交流”的引領作用,放大優質課、基本功、命題比賽的閉環輻射效應,構建“輕負擔、高質量”的課堂教學模式。深入推進“學科快速發展學?!焙汀皩W科引領發展學?!苯虒W質量提升工程,城鄉間、校際間教學質量差距顯著縮小。鼓勵學位供給相對充足且有條件的區(市)和學校開展小班化教學試點,探索適合的教學方法與評價體系,小班化教學經驗逐步向全市推廣。探索學段教育銜接試點。推動小學一、二年級“樂考”改革。建成小、初、高一體化學業質量監測體系。〔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各區(市)〕
(六)中小學科學教育促進提升工程
11.學生科學素養培育項目。建立中小學開齊開足開好科學教育課程的保障機制,落實國家“沃土計劃”,通過課堂教學、跨學科主題學習、科學實踐活動、課后服務等形式一體化實施。支持學校開發跨學科、項目化的科學教育校本課程,探索打造數字化科學教育課程資源庫。加強實驗教學,全面落實教育部《中小學實驗教學基本目錄》。將科技節、海洋節、頭腦奧賽、創客大賽、人工智能比賽等打造為精品賽事品牌,鼓勵中小學生參與白名單賽事。遴選教師研訓基地,鼓勵區(市)和學校建設學科教室、創新實驗室、區域科學教育中心等,探索開展科學教育實驗區校外科技實踐、實驗校“一校一場館”活動,推進各級實驗區、實驗校建設,形成一批可復制、推廣的典型經驗和制度創新成果。配齊配優科學類課程教師,推動實現每所小學至少有1名具有理工類背景碩士學位科學教師。落實“一校一科學副校長一科技輔導員”制度,常態化開展科學家進校園活動。定期開展學生科學素養監測,形成“監測-診斷-提升”工作閉環,學生科學素養顯著提升。〔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科協,各區(市)〕
12.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完善項目。立足“早期發現、貫通培養”,統籌推進“脫穎計劃”“筑基計劃”“奇點計劃”等培養機制,實施“面向全體的高水平基礎性培養、面向少數的高水平差異性培養、面向系統的高水平連續性培養”的分層推進策略,采取多維度評價、多主體參與、長周期觀察等方式發現具有創新潛質的學生,構建拔尖創新人才小、初、高貫通培養體系,建立“啟蒙-引導-實踐-研究”進階模式,開發貫通培養課程,建立分層競賽課程體系,試點大學、中學雙導師制,形成特色鮮明的早期培養范式。優化遴選方式,完善動態監測和競賽退出機制,適時進行學生分流。推進“三級九段”尖兵教師培養工程,制定分級認定標準,培育至少200名競賽骨干教師,建成10所示范基地校及2-4所國內名校,為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提供全鏈條支撐。〔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各區(市)〕
(七)特殊群體學生教育關愛保護工程
13.特殊教育優質融合項目。完善特殊教育學校十五年一貫辦學體系,開展職普融通試點,建設5個以上適應殘疾學生學習特點和市場需求的特色專業。健全教育、民政、衛健、殘聯等多部門合作機制,整合資源中心和資源教室力量,打造“海納百川”融合教育品牌,推動特殊教育與普通教育、職業教育、醫療康復、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深度融合。優化“融合課堂+個體關愛”隨班就讀模式,提升送教上門、巡回指導管理服務能力。發揮國內孤獨癥教育發展示范引領作用,開發《孤獨癥教育教學指導手冊》,建立涵蓋課程、教研、評價的多維育人體系,履行山東省孤獨癥教育指導中心職能,加強與同行業學校、高校對接合作,探索聯合開發孤獨癥教育資源?!藏熑螁挝?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衛健委、市殘聯,各區(市)〕
14.教育關愛保障項目。健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殘疾兒童、農村留守兒童、學習困難兒童等特殊群體關愛服務體系。建立動態數據庫,精準摸排特殊困境兒童信息。完善學生個性化學習檔案,實施一對一輔導。確保符合條件的義務教育階段隨遷子女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在公辦學校就讀或享受政府購買學位。健全控輟保學常態化工作機制,常態化做好控輟保學工作。完善專門教育學校學生入學離校認定制度,探索形成“在校生、體驗就讀學生、送教入校學生”靈活就學機制,加強教科研與交流研討,探索建立教育矯治課程體系,打造專門教育專業化師資隊伍。〔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各區(市)〕
(八)干部教師隊伍強基培優工程
15.專業素質能力提升項目。弘揚教育家精神,健全書記校長培訓支持服務體系,全面提升書記校長辦學治校水平。建立培養蓄水池,遴選優秀年輕干部,聘請名校長為成長導師,通過專家引領、深度學習、現場診斷、主持點評、校長論壇、自我反思等方式,提高綜合素養,每年培訓不少于100人。實施干部專業化能力提升計劃,分類抓好后備干部、新任職干部等培訓,健全名校長工作室建設成效評價體系。完善市、區(市)、學校三級,“數字畫像+精準培訓+智能評價”模式的教師專業成長體系,貫通新教師—菁英教師—骨干教師—青島名師—教育名家五級梯隊培養,打造教育家型教師隊伍。指導區(市)健全教師培訓管理與貫通使用機制,啟動教師跨學段、跨學科教學能力提升計劃。〔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各區(市)〕
16.管理保障機制優化項目。完善教師編制統籌調劑、增量保障和動態調整機制,健全教育優秀人才引進機制,鼓勵提升新招聘教師學歷層次,保障急需緊缺學科教師補充。深化中小學教師“三定一聘”改革,加強教師聘期管理。深化職稱制度改革,暢通優秀教師晉升渠道。健全教師激勵、懲戒與退出機制。完善中小學教師工資長效聯動機制,強化教師工資待遇保障?!藏熑螁挝?市教育局、市委編辦、市人社局,各區(市)〕
(九)高水平教育對外開放工程
17.國際化教育資源擴優項目。打造高水平國際化學校,鼓勵中小學在育人模式、管理方式等方面開展國際化探索,開發彰顯青島地域特色的國際理解教育課程資源。實施“千校結好”行動,支持中小學締結友好(姊妹)學校。建設60所國際理解教育特色學校、20所國際理解教育示范學校,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學位供給、具有招收國際生資質的中小學數量分別提高50%,形成開放、多元、優質的國際化教育生態?!藏熑螁挝?市教育局,各區(市)〕
18.上合教育高地打造項目。推動上合示范區優質教育資源匯聚,在上合示范區建成一批基礎條件優良、國際元素突出的國際化學校,形成覆蓋各學段的人才培養體系。搭建服務上合組織國家的線上教育平臺,支持辦好一批國際教育論壇和對外交流品牌。全市中小學與上合組織國家等締結友好(姊妹)學校100對。〔責任單位:市教育局,膠州市〕
(十)基礎教育改革創新引領工程
19.教育評價改革深化項目。系統落實教育部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普通高中學校辦學質量評價指南,落實《關于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實施方案》,構建高質量教育評價體系。探索開展教師教學述評,推廣學生百分位模型增值評價,完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探索無感式、伴隨式數據采集,引導學校加強過程性評價。推進“雙減”背景下的招生考試評價改革,促進中高考有序銜接。完善優質高中指標到校政策,提升其在教育集團內部貫通培養、初中學校優質均衡發展方面的導向作用。建立與普通高中學校優質特色發展相適應的評價和招生工作體系,暢通多樣化錄取途徑和多元化升學途徑,推動教育評價關鍵領域取得實質性突破。探索制定多孩子女義務教育階段“長幼隨學”政策,高效落實“教育入學一件事”,鞏固義務教育階段免試就近入學和“公民同招”改革成果?!藏熑螁挝?市教育局,各區(市)〕
20.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強化項目。全面建成區(市)、學?!敖搪擉w”,惠及中小學生學習和生活場域,實現與部門及轄區周邊社會資源“聯責任、聯資源、聯空間”,建立穩定成熟的資源庫,打造立體化教育空間。持續開展好“三長見面會”“校長會客廳”“家長開放日”“萬名教師訪萬家”全覆蓋大家訪等特色活動。豐富“愛潤成長”家庭教育課程體系,推進家庭教育指導教師專業發展,新增名師工作室主持人10人;每年評選家庭教育市級公開課15節、“一師一優課”不少于150節、“優質課”不少于100節。每年組織各級志愿服務隊赴學校、機關、社區、企業等開展“面對面”家庭教育志愿服務不少于1000場。探索多元化家委會成員遴選機制,鼓勵有條件的學校建立家委會輪值駐校制度?!藏熑螁挝?市教育局,各區(市)〕
三、組織保障
健全中小學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選優配強學校書記和校長,健全黨組織會議、校長辦公會議等議事決策制度。加大黨組織在重點改革、重大政策等方面的統籌力度。統籌有關部門、區(市)教育行政部門協同推進基礎教育擴優提質和綜合改革實驗區建設重點任務和重點項目。建立實施評價監測機制,將行動計劃落實情況納入區(市)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和教育行政部門工作評價內容,把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水平、初高中學位有序擴增、學校標準化建設、課程實施、教師配備、生均公用經費保障、規范辦學等方面情況作為評價重點。嚴格落實市、區(市)教育設施布局規劃。健全基礎教育擴優提質經費預算、投入及保障機制,優化基礎教育經費支出結構。完善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支持體系,優化教師資源配置,為基礎教育擴優提質提供隊伍保障。〔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各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