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日報7月23日訊 嚴格規范涉企行政檢查,是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優化營商環境、穩定市場預期的重要一環,也是學習教育中市級集中整治的重點問題之一。結合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青島立查立改、動真碰硬,集中整改整治涉企行政檢查中存在的多頭檢查、隨意檢查、過度檢查等問題,將整改整治成果轉化為破解難題、推動發展的實際效能。
開展涉企行政檢查,是為了引導規范企業依法經營,實現政企雙贏、共謀發展。青島堅持開門教育,深入了解企業發展所需所盼,全面查擺問題剖析根源,并針對查擺出的問題開展清單式整改。結合學習教育,為確保涉企行政檢查做到不缺位不越位,青島研究出臺《青島市嚴格規范涉企行政檢查若干措施》,提出明確涉企行政檢查事項、探索開展分級分類差異化監管等16項具體措施,推動全市涉企行政檢查數量大幅減少,企業滿意度顯著提升,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規范行政檢查職權行使。聚焦“誰來查”,青島建立涉企行政檢查主體公示制度,梳理公布涉企行政檢查主體370個;開展委托執法情況專項監督,動態清理不符合持證條件人員的行政執法證件;嚴禁未取得行政執法證件的執法輔助人員實施行政檢查。聚焦“查什么”,建立涉企行政檢查事項清單制度,梳理公布涉企行政檢查事項3958項,逐項明確檢查內容和檢查依據,實現“清單之外無檢查”。
“檢查的次數減少了,我們專心搞生產經營的時間更多了。”談起智慧執法一體化平臺,頤中(青島)印務有限公司負責人說。
青島進一步優化涉企行政檢查方式,鼓勵開展“非現場監管”“智慧化檢查”。目前,全市梳理“無擾檢查”事項270項,實現“特定事項非必要不開展現場檢查”,切實減輕企業迎檢負擔。市北區教體局利用超視距教育綜合監管平臺,建立起對校外培訓機構的實時監控體系;西海岸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借助市場監管風險預警平臺,匯總投訴舉報、實時監控、科室分析、監督抽檢、特種設備等數據,借助大數據模型進行自動研判分析,實現了監管的智慧化、科技化。
規范行政檢查行為。青島全面啟用“涉企行政檢查平臺”,推動涉企行政檢查“事前備案、計劃匹配、掃碼入企、全程留痕、事后評價”,實現全流程監督。堅持“無掃碼不檢查”,系統上線至今,全市開展入企掃碼檢查1.6萬次,歸集企業評價信息1400余條,掃碼率和滿意度均為100%。同時,市司法局加強行政檢查監督,針對多頭重復低效檢查、未掃碼檢查、擅自開展專項檢查、超上限或明顯超過合理頻次實施檢查等突出問題,綜合運用查辦督辦、通報曝光、約談等方式,強化監督糾錯,提升企業獲得感。
整改整治的成效,最終要體現在服務企業的質量上。規范涉企行政檢查,不僅要“減頻次”,更要“提效能”。青島堅持問題整治與提升行政執法質量、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一體推進,引導各級行政執法機關創新行政執法方式,服務企業發展。市南區推進企業合規入園區、進企業,為企業提供全流程法治體檢服務;膠州市編制《民營企業合規管理重點》,在事前列重點亮紅線,為企業加強合規建設“治未病”。
“市司法局黨委將結合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圍繞規范涉企行政檢查,持續強化整改整治成效,建立長效機制,進一步推動法治化營商環境持續優化。”青島市司法局黨委書記、局長鄧煥禮表示。
涉企行政檢查既是監管手段,也是服務窗口。結合學習教育,只有把“嚴”的要求和“實”的舉措貫穿檢查全過程,以優良作風解決企業急難愁盼、破解發展難題,才能真正實現“監管有力度、服務有溫度”,推動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在基層落地生根,將學習教育成效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實效。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李淑
責任編輯:李昊
審核:辛琦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