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市政公用局負責供水、供氣、供熱、排水、環衛5個行業。一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社會各界和廣大群眾的大力支持下,我局按照世界眼光、國際標準,發揮本土優勢,解放思想、激情干事、用心惠民,取得了服務民生、保障民生的新成效。今年7月,國家住建部在青島召開現場會,推廣了我局“用心惠民”品牌文化建設先進經驗。局連續3年被評為市目標績效考核優秀單位。
一、30大項民生工程全面完成
2011年,總投資80億元,建成了包括3項市辦實事在內的30大項、1400小項市政公用民生工程。
——新建、改造供水管網46公里;完成居民二次供水設施改造178處,市內四區二次供水設施全部實現統一管理;建成國內最大規模的海水淡化工程(10萬噸/日)。
——建設熱源項目9個、供熱管網420公里、換熱站80座,新增集中供熱面積1000萬平方米,市內四區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77%。
——新建、改造垃圾收集站40座,組織各區更新功能先進的壓縮收運車、快速保潔車、道路清掃(灑水)車等904輛,市區主干道機械化清掃率達到90%。
——新建、改造燃氣管網290公里,建設汽車加氣站10座,24萬立方米的LNG儲氣站建成并投入使用,市內四區管道燃氣氣化率達到88%。
——完成112處老樓院排水設施改造工程,樓院冒溢率同比下降91%;建成后海一號泵站(3萬噸/日),升級改造東海路、樂陵路等4座泵站,治理完成婁山河流域的全部污染點源,市內四區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7%,基本實現全收集全處理。
一年來,完成自來水一戶一表改造4萬戶,新增管道燃氣用戶7萬戶、集中供熱用戶10萬戶,1.7萬戶居民的樓院排水設施得到改造,進一步提升了市民生活質量。
二、城市運行保障更加安全穩定
建立優質供應的運行保障新體系。一是完成環膠州灣原水、制水、輸配水規劃布局,建立完善了市區“四縱三橫”供水系統,建設上苑路、莊子加壓站,形成環狀供水;開工建設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水質監測中心,提高優質供水能力。二是引進中石油天然氣入青,開工建設中石化LNG項目(300萬立方米),建成移動式天然氣撬裝站(200立方米/小時),增加燃氣供應能力90萬立方米/日、調峰能力30萬立方米/日,實現多氣源供應、多路保障。三是改造維修供熱設備2300余項,整改隱患300余處,建成兩臺移動式應急備用鍋爐,14處供熱廠、站實現區域內聯網、區域間環網運行。四是建成排水指揮調度系統,實行5級防汛預警機制,改造62處道路積水點,保障了汛期城市交通和市民出行順暢。
建立數字化智能化安全管理新體系。一是強化12319熱線和5個行業指揮中心的調度功能,整合二、三級信息平臺,對調壓站、換熱站、泵站等實施在線監控、遠程調度,保障市政公用產品穩定供應。二是實行全員參與、行業聯動的巡檢新機制,增加巡檢人員,調整巡檢時間,加大巡檢密度,利用國際最先進的檢漏儀、探管儀和管道機器人等高科技設備,對管網進行實時檢測和調控,有效減少了事故發生,事故起數同比下降34%。三是制定《應急搶修現場安全管理標準》,成立17支、570余人的專業搶險隊伍,組織應急演練19次,提高了快速處置能力,及時妥善處置事故100余起,實現一般事故不停水、不停氣、不停熱,避免發生影響較大的停供事故。
三、民生服務更加優質高效
實行“親情化服務”。以微笑服務活動為總抓手,開展“我把用戶當親人”大討論,制定《微笑服務標準及考評細則》,實行了服務禮儀、語言、行為、效果等5大類、17項微笑服務,提高了從業人員的服務質量。以“溫馨如家”為標準,對80個服務窗口進行升級改造,設立敬老、扶弱、無障礙等窗口,配置微笑鏡、評價器、便民傘等設施,實行引導服務、多語種服務,為市民生活提供便利。開展“親情化服務百日行動”,開通微笑服務熱線,實行差異化服務,深入社區、居民樓院,解決群眾反映問題4500余個,滿足群眾不同需求。
實行“精細化服務”。按照“精、快、細、嚴”的標準,提升服務水平。采取專家授課、情景設置、現場演示等形式,培訓各級服務人員2500余人,推行“進門十步”、“八個一點”等工作法,做到服務方法精、服務技能精。建立了12319熱線和局屬單位、基層站所互聯互通的服務網絡,實現了第一時間接收、第一時間處置,提高了服務效率。細化信息流轉、登門服務、入戶安裝等46大類服務事項的每一個環節和細節,實行了快速轉辦、預約服務、無塵施工等措施,規范了服務行為,減少了擾民。對解決群眾反映問題的情況嚴格考核、嚴格督查、嚴肅追究責任,使反映同一問題的兩次以上來電同比減少95%。
實行“承諾制服務”。通過12319熱線、民生巡查、進社區面對面、開展局長接線日活動等方式,廣泛了解社情民意,第一時間掌握群眾的需求和意見建議。對用戶發展、搶險搶修、解決群眾反映問題等實行承諾制,其中,先后4次將1200余個問題的解決措施、解決時限等,在《青島日報》、青島電視臺等媒體公布,自覺接受社會和輿論監督,確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著落,惠及居民8萬余戶。
一年來,12319熱線收到表揚電話3300個,同比上升84%,投訴電話同比下降76%;收到感謝信、錦旗420件。
四、環衛整治取得明顯成效
按照“打造全國最潔凈城市”的目標要求,深入開展“大干200天,環境衛生集中整治行動”,市區環境衛生面貌顯著改善。
突出衛生死角整治。組織開展9次“潔凈家園”集中整治行動,發動26萬余人,清理居民樓院3300余個、衛生死角7700余處,清運垃圾3.4萬噸;組織開展環境衛生“百千萬”競賽,評選出星級樓院、道路、廣場94個,達標樓院、道路、廣場、公廁744個。
突出保潔作業整治。采取地埋式、袋裝式、定時定點收運式等措施,通過桶車對接、桶站對接等新方式,實行垃圾密閉化收運,主干道垃圾桶全部實現退路。利用新型電動巡掃車、清洗車,對道路、廣場、護欄、柵欄、路沿石等進行機械化保潔和清洗。
突出環衛設施整治。新建、改造的40座垃圾收集站全部具備“降塵除臭、垃圾桶清洗、分類收集、密閉轉運”四大功能;新建、改造的101座公廁全部達到一類標準;建成環衛職工周轉宿舍1.3萬平方米,安置環衛職工2000余人;建成垃圾焚燒發電廠(1500噸/日)和國內最大規模的垃圾中轉站(4000噸/日),開工建設餐廚垃圾處理廠(200噸/日)和城肥處理廠。
突出建筑垃圾整治。制定下發了《青島市關于加強城市建筑垃圾運輸管理的通告》、《實施意見》,對建筑垃圾運輸管理實施特許經營。積極推進運輸車輛密閉改裝,加大考核監督力度,組織開展11次聯合執法行動,查處違規車輛100余輛,有效規范了市場秩序。
突出第一海水浴場(匯泉廣場)整治。完成第一海水浴場沙灘亭體整治,實現還沙于民;種植苗木6萬余株,整理草坪13萬平方米,更換燈具3000盞,清理娛樂設施、戶外廣告等22處,實現綠化、美化、亮化效果,達到A級景區標準。
五、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改進措施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現有部分管網設施年久失修、銹蝕嚴重,對安全運行造成隱患;汽車加氣站布局不合理,冬季供應仍然較為緊張;受熱源建設難、換熱站選址難等影響,老城區仍有部分區域沒有實現集中供熱;
城鄉結合部、建筑工地、集貿市場周邊等仍然存在衛生死角;阻礙老城區自來水一戶一表改造和天然氣用戶發展的問題仍然沒有完全解決;個別單位和人員的服務水平不高等。
(二)改進措施
2012年,我局將以提升群眾幸福感和滿意度為目標,扎實做事、用心惠民,突出做好六個方面的工作,讓群眾得到更多的實惠。
一是新建、改造供水管網100公里,改造一戶一表3萬戶,建成國際一流的水質監測中心,開工建設調節水池、加壓泵站3座。
二是新建、改造燃氣管網190公里,發展管道燃氣用戶7萬戶,建設汽車加氣站10座,開工建設LNG應急儲配站,積極推進全市最大規模的天然氣發電、供熱綜合利用項目。
三是建設熱源項目6個、供熱管網400公里、換熱站90座,新增集中供熱面積900萬平方米,基本解決老城區供熱問題。
四是開工建設李村河上游污水處理廠,建成太平路、南海路排水泵站和麥島中水泵站,建設中水管網8公里,實施排水設施升級改造,推進污泥處置綜合利用項目。
五是繼續深入開展環境衛生集中整治,建成餐廚垃圾處理廠、城肥處理廠和環衛數字化監管平臺,新建、改造公廁50座,改裝建筑垃圾運輸車輛400輛,開工建設生活垃圾填埋場二期。
六是強化“三心”服務理念,深化親情化、精細化和承諾制服務,提高服務質量;實行網格化、智能化、標準化運行保障新機制,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為建設宜居青島、打造幸福城市做出新貢獻。
衷心感謝廣大市民和社會各界對市政公用工作的關心支持,也懇請廣大市民監督我們的工作,并對青島市的市政公用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建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