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市人防辦以黨的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全面貫徹落實 “環灣保護、擁灣發展”戰略,始終把服務于“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作為推動人防事業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充分發揮人防資源優勢,積極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超額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達的各項業務職能目標任務。
一、緊緊圍繞“環灣保護、擁灣發展”戰略,加大對地下空間資源規劃管理和建設力度
加強對城市地下空間的規劃,既是依法管理開發利用城市地下空間資源的重要依據,更是落實“環灣保護、擁灣發展”的具體措施。今年以來,先后編制完成了《青島市軌道交通3號線人防工程設防方案研究報告》、《高新區人防及地下空間利用總體規劃》和《黃島區安子居住區地下空間及人防工程控制性詳細規劃》。這些規劃的完成,對于加強全市地下資源管理、科學開發利用地下空間、緩解地面空間壓力、解決城市日趨嚴重的用地緊缺問題,促進城市經濟、社會和環境協調發展,提供了科學依據,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為了充分發揮人防工作職能和資源優勢,更好地服務于“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工作大局。在人防工程項目的推進過程中,優先安排有利于民生、有利于發展地方經濟的人防工程建設項目。對今年已經開工建設的東海路和湛山廣場人防平戰結合工程,進一步加大了監管力度,高質量、高標準地推進工程建設。充分發揮人防工程設計技術優勢,會同市北區政府利用早期人防工程開發建設地景大道和紅酒博物館,為市北區特色街建設增光添彩。對即將開工建設的書院路商業街、李村商業街和即墨文化廣場人防平戰結合重點工程,加大協調力度,力促早日開工建設。今年以來,積極爭取國家、省人防辦的支持,共批準立項重點工程18項;多方籌集社會資金36.3億元;計劃建設人防工程規模達200余萬平方米。無論是利用社會資金總量,還是人防平戰結合工程建設規模均達到了改革開放以來的最高水平。結合民用建筑建設防空地下室取得新的突破。截止10月底,全市完成報建防空地下室面積51.1萬平方米,竣工防空地下室面積16萬平方米。上述工程對于發展地方經濟、完善城市居住功能、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高度關注民生,積極參與城市公益事業建設
停車難是人民群眾長期關注影響城市管理、制約前海一線旅游業發展的熱點難點問題。今年我們會同市南區政府共同籌資1.2億元,擬開工建設可容納700個停車位的海趣園人防平戰結合工程。該項目建成后可大大緩解周邊居民和游客的停車難局面。針對青島大學東西兩個校區被青大路分割的實際,為解決每天2萬多名師生、員工和周邊居民人車爭道、通行安全問題,確定在青大路和青島大學東校區建設兩條人防地下過街通道。我們從工程計劃報批、設計、招投標等各個環節,堅持特事特辦,即將在十二月份開工建設。今年還作出了龍山地下商業街擴建改造方案,將江蘇路段與地景大道貫通,并在龍山地下商業街龍江路段擴建一個地下停車場,將原有空間加以擴大改造利用,該項目建成后將成為我市利用早期人防工程,建設的集購物、休閑、娛樂于一體最大的商業娛樂場所。
堅持“多提供一個就業崗位,減少一個困難家庭”的宗旨,研究制定有關優惠政策,引導鼓勵社會、團體和個人積極參與人防工程的開發利用。目前,全市已利用早期及新建人防工程達120余萬平方米,涉及地下商場、停車場、工廠、倉儲、養殖、供熱等行業領域,為社會提供就業崗位達2萬多個,實現了人防戰備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高度統一。
人防平戰轉換是人防應急救援準備的重要內容。針對我市人防工程轉換工作面廣量大的情況,本著保障人員和物資并重的原則,完成了人防工程的平戰轉換預案編制工作,得到了國家人防辦的好評。研制開發了人防工程建設管理信息系統,實現了人防工程的數字化、智能化管理,為平時作為大、戰時能力強提供了可靠的技術保障。
三、以信息化為核心, 建設高效人防指揮通信體系
為了全面推進指揮體系和應急備份平臺建設,全面提升人防應急救援指揮能力。一是加快了指揮通信網絡的建設步伐。依托軍網建設了人防信息化專網視頻系統,形成了以市人防指揮中心為樞紐,綜合通信、指揮控制、決策支持、監視預警功能于一體的指揮平臺。二是加強了警報網絡建設。按照《青島市人民防空警報系統建設與布局規劃》,全年新安裝電聲警報器46臺,采取無線警報遙控技術,提高了警報無線遙控的可靠性,使警報覆蓋率、鳴響率得到大幅提高。三是建設了人防地理信息系統。以整合人防數據庫為基礎,進一步完善了人防地理信息系統,集最優路徑分析、預案想定、態勢推演、輔助決策等功能于一體人防地理信息系統。四是完成了高速移動多媒體通信系統建設任務。該系統采用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實現了在應對災害事故方面,實時進行圖像、聲音、數據等通信要素同步傳輸功能,增強了應對戰時和平時突發事件的處置能力。
四、加強“兩防一體化”建設,扎實推進人防民防教育
在防空與防災“兩防一體化”建設方面,一是組織了防空防災警報試鳴。根據《青島市結合防空警報試鳴日組織防空防災應急演練實施方案》,于11月14日組織了全市防空防災警報試鳴,同步進行了地下商場、有關學校、社區的應急疏散演練,增強了廣大市民在應對突發事件中的自救意識和能力。二是推進了社區民防之家示范點建設。選擇市南區湛山街道、四方區海倫路街道和即墨市通濟街道進行里了民防之家試點工作,進一步增強了市民的民防、國防意識。三是積極開展了民防知識教育。為了擴大人防民防教育面,會同有關部門印發《關于加強人防(民防)工作的通知》,進一步完善了全市民防教育機制。編寫了《小學生民防知識讀本》,夏耕市長親自作序。在山東省預備役高炮師建立了人防宣傳教育培訓基地,民防知識教育在初級中學得到全面普及,小學教育得到有效延伸,全年受教育學生達10萬人。通過教會一個學生、帶動一個家庭,強化了民眾公共安全意識,提高了防災減災能力。
五、完善行政權力運行機制,創建高績效人防機關
今年以來,我們進一步規范了人民防空行政審批流程,統一了執法程序、執法標準、執法文書、執法監督,制定了《行政處罰栽量基準制度》和《關于加強人防工程口部建筑建設與管理的實施意見》,行政執法水平得到提高。積極打造 “平戰惟民”的人防機關服務品牌,通過開展“多讀書、讀好書”、建立機關文化長廊等形式,進一步營造機關文化氛圍。以規范、制約、監督行政權力運行的重要崗位和關鍵環節為重點,以建立電子監察系統為手段,建立完善了人防行政權力運行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實現關口前移,為全市人防事業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