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完善特色課程體系,深化特色高中建設。以省、市特色高中建設為契機,積極進行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和校本課程體系化的探索與實踐。以學習任務單、大單元教學為抓手推進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完善國防科技特色課程體系和拔尖創新人才全學段貫通培養課程體系,開設好強基課程、校本課程。持續優化課程實施與評價,九門高考學科均開設線下或線上強基課程及強基沖刺集訓。本學期校本課程實現高一高二年級全覆蓋,開設你好AI、光影軍事、羽毛球、德語等科學素養、人文素養、身心素養等多類別 30 余門校本課程。推動特色課程成果化,4個案例獲山東省優秀課程設計榮譽,其中語文學科課程設計獲省一等獎;教師案例入選山東省“同上一堂好課”優秀資源庫。
2.創建優質學科基地,教研生態持續優化。立足省市學科基地建設要求,從發展基礎、課程實施、育人管理、支持保障等四個方面加強教研組建設,制定學科建設年度清單,爭創省市學科樣板基地。依托學校入選青島市科學實驗學校和STEM聯盟校的契機,積極探索多維度聯合教研新形式。深化大教研體系建設,加強跨年級、跨學段、跨學科、跨區域的“貫通式一體化教研”“訂單式教研”“任務式教研”“跟蹤式教研”,清單化開展教研集備,在作業管理、學生分層輔導、試題命制等多方面開展立體化備課。多次承辦市級教研活動,成立數智先鋒隊探索人工智能與教育融合,提升學科實踐水平。
3.以大單元教學為載體,打造以學習為中心的素養課堂。集中攻堅大單元教學教改項目,開展情境化教學、項目式學習、跨學科主題學習,針對我校學生自主學習、高階思維培養等方面有待提升的現狀,推廣費曼學習法,各年級以課時學習任務單為抓手,通過教學工作會開展同課異構活動。持續推進學習任務單成果匯編。用好打孔任務單,指導學生做好整理收納,加強對學生學習規范意識的指導,為打造素養課堂奠定堅實基礎。打造智慧高效課堂,充分利用智慧課堂評估系統、智能研修平臺等促進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積極參與大單元教學實驗學校教學研討會,為全國各地老師展示大單元課例二十余節,專場報告十余場,在全國范圍內形成影響力,多名教師舉行青島市名師開放課、公開課、經驗交流課。
4.人才培育精準發力,學子成長捷報頻傳。根據市教育局“6153”“1445”工程,落實青島市高中教學工作清單,實現2025年高考985高校錄取人數提升50%的目標。完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落實高三強基班重點督查任務清單,挖掘名校資源,持續開展強基與綜招政策宣傳與解讀,探索分層分類強基競賽教學模式,持續推動競賽強基課程建設、教學改革與集訓計劃,從理想信念、意志品質、思維提升、學習管理四個維度進行全面培養,依托學習伙伴小組開展學習合作,助力學生高位突破。多名學生通過強基計劃升入哈爾濱工業大學等知名高校,袁紹隆獲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賽省一等獎,蔣含瑞獲得全國機器人“奧林匹克”九宮(IER)智能挑戰賽亞軍,曲樂樂等4個學生團隊獲青島市綜合實踐創新成果一等獎。
5.扎實推進強師計劃,加強教師梯隊建設。完善“雙金字塔策略”和“領跑者培育行動計劃”, 扎實推進青藍計劃、菁英計劃、卓越計劃、領航計劃和尖兵計劃。突出教研組長領導力,教研組及時向教師反饋發展狀態,并提出針對性的培養方案。舉行青年基本功比賽和青年教師匯報課等。創新教師專業學習活動,研展結合,研賽結合,深化教師個體主動性和反思性發展,不斷提高課程開發、課程實施和命題能力等專業素養。在助力學校在多層次多維度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上實現自我發展。多名老師被選派到市級命題組參與命題。
6.尖兵團隊協同攻堅,專業素養穩步提升。暢通優秀教師成長機制,落實《青島一中強基計劃尖兵教師培養方案及評價激勵辦法》,加強拔尖創新人才貫通培養課程體系和教研體系建設,組織教師全力準備三級九段認定考試,積極參加實驗教學能力比賽。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