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一年,也是鞏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的關鍵一年。我們將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按照區第十一次黨代會確定的目標任務,大力實施“工業立區、三產強區、科教興區”發展戰略,扎實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努力實現全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一、大力加強經濟建設,不斷提升城區綜合實力
堅持以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為主線,加快構筑“七大板塊”經濟發展布局(四方港區板塊、海云庵民俗文化街區板塊、人民路商貿中心板塊、重慶南路汽車貿易板塊、鄭州路都市科技板塊、北嶺山休閑娛樂板塊、雙山現代商務板塊),不斷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全區生產總值、區級財政收入同比增長15%。
著力發展新型都市工業。依托捷能、紡機等骨干企業發展機械裝備制造產業集群,不斷提高都市工業園區產業聚集度和財稅貢獻力。堅持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制造業,積極實施品牌發展戰略,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競爭力強的大型骨干企業,再創一批國家、省、市名牌產品和著名商標。突出抓好企業循環經濟試點工作,加大對新能源項目的引進和開發力度,推進海水淡化、廢水利用、中水回用等項目建設。加強對新上項目的節能評估管理,強化對重點用能單位的監控,年內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降低5.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取水量降低7%。
突出發展服務業。進一步完善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研究制訂全區服務業發展規劃,促進全區服務業繁榮發展,全區三產增加值同比增長16%。加快推進四方港區一期集裝箱碼頭建設項目招商工作,積極做好集裝箱碼頭配套設施建設前期工作,力爭啟動港區南片開發建設。以港區為依托,繼續引進和培育一批大型現代物流企業,爭取港區物流園盡快形成規模。結合靶子溝、嘉善路片區改造,完成人民路商貿中心項目主體工程。繼續抓好青島市汽車貿易大道、嘉禾路民俗小吃街等特色街區的建設與管理,積極引進汽車博覽中心和售后服務、汽車美容、餐飲服務等配套項目,力爭啟動海云庵民俗文化街區65公頃核心區改造工程。同時,加快發展旅游配套產業,重視發展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社區服務業。
加快建設創新型城區。重點打造科大都市科技園,規劃建設科大方泰TPI研發應用產業化基地、朗盛高分子材料研發中心等項目,全力打造橡塑與高分子材料研發基地。鼓勵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聯合建立孵化器和中試基地,加速科研成果轉化,重點建設中科院廣州能源所第四代智能玻璃裝備及中試基地等產學研合作項目。強化企業在自主創新中的主體地位,引導企業積極實施核心技術攻關,努力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的高新技術企業,年內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40%。同時,逐步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引進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建立橡膠化工中小企業技術服務平臺,完善創新人才培育、引進和使用機制,營造良好的科技創新環境。
大力發展民營經濟。認真落實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建立完善民營企業信用制度、融資制度和中介服務體系,繼續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鼓勵企業上市融資,推動民營及中小企業迅速發展。支持民營及中小企業開展技術創新,不斷提高企業科技含量和核心競爭力。
切實抓好項目建設。推動招商引資向招商選資轉變,建立招商引資項目財稅貢獻評估機制,重點引進能耗低、產出高、效益好、財稅貢獻大的項目。支持企業優化進出口產品結構,加快轉變對外貿易增長方式。繼續實行重點項目區級領導分工負責制,加強綜合協調和督促檢查,重點突破一批對全區經濟具有較大支撐和拉動作用的建設項目。
加強城市建設與管理。將2007年確定為“城區建設管理年”,不斷提高城區建設管理水平。統籌考慮居民安置、城市景觀和經濟發展等要素,規范落實相關程序,強化建管部門、街道和基層組織責任,啟動嘉善路片等70萬平方米老城區改造項目和大山村等100萬平方米城中村改造項目,確保竣工70萬平方米。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對鞍山路、哈爾濱路周邊樓座進行“平改坡”,實施海琴廣場周邊整治二期工程,認真解決供水、供熱、停車場等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完成1萬戶居民自來水一戶一表改造,新增13片50萬平方米供熱面積,新建、改造停車場2萬平方米。實施精品綠化工程,年內新建改造公共綠地5萬平方米,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0.5%。推進城管工作向小街小巷、城鄉結合部延伸,健全城市管理監控網絡體系,強化街道城市管理職能,不斷提高城市管理的精細化水平。
二、有序推進政治建設,鞏固發展民主團結的政治局面
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職責、行使職權,加強黨委與政協的聯系和溝通,充分發揮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參政議政和民主監督作用。積極探索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等社會新階層統戰工作的有效途徑和方法,支持工、青、婦等群眾組織依照法律及章程開展工作。
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完善黨內民主制度,以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規范和完善重大決策的規則和程序,健全社會公示、民主聽證等制度,推進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大力推進基層民主,健全“三公開一監督”制度,開展三評、百姓論壇等活動,保證人民群眾依法行使民主權利。
全面推進依法治區。深入貫徹落實《行政許可法》,進一步完善行政執法責任制,確保嚴格執法、公正執法、文明執法。認真貫徹實施監督法,加強工作監督和執法檢查。深入開展“五五”普法宣傳教育,不斷增強廣大干部群眾的法制觀念和法律素質。
三、著力加強文化建設,大力弘揚先進文化
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堅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鞏固全區上下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廣泛開展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不斷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營造知榮辱、講正氣、守信用的良好風尚。
深化文明創建活動。以“人文奧運”宣傳為契機,進一步健全創建文明城市長效機制,廣泛開展文明社區、文明單位、文明行業、文明機關、軍警民共建等系列創建活動。不斷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繼續開展鄰居節、市民讀書節等特色活動,全面提升城區文明程度。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和社區教育,加快教育資源向社區居民開放步伐,推進學習型城區建設。
繁榮發展文化事業。推進公共文化設施建設,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興辦文化設施,完善社區文化中心功能。不斷深化海云庵糖球會、少兒自繪文化衫大賽等特色文化品牌,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加強基層文化建設,堅持開展送文化、圖書進社區、進部隊、進學校,不斷提高文化服務水平。深入開展“掃黃打非”工作,進一步規范文化市場經營秩序。
四、積極推進社會建設,努力促進社會和諧
加強和改進社會管理。健全應急預案體系,完善應急管理機制,全面提高處置群體性事件、突發事件和重大災害事故的能力。不斷深化“情系未來”工作,重點做好閑散青少年、外來務工子女、服刑在教人員未成年子女的教育管理和服務工作。善于運用社會管理資源改進社會管理,切實把各種新興組織、新興行業納入有序管理之中。深入推進“回歸綠洲”工作,做好刑釋解教人員、社區矯正對象等特殊群體的管理與服務,有效控制重新犯罪。積極培育發展社團、行業協會和社會中介組織,發揮好提供服務、反映訴求、規范行為的作用,形成基層社會管理和服務的合力。
全力維護社會穩定。健全基層群防群治組織,完善治安防控網絡,深化基層、行業創安活動,嚴厲打擊嚴重刑事犯罪活動,增強人民群眾的安全感。著力構建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相互銜接配合的大調解工作體系,努力化解各類矛盾糾紛,矛盾糾紛初期排查控制率保持在98%以上,調處成功率不低于95%。加強和改進信訪工作,引導群眾通過合理合法的方式表達利益訴求。著力解決拆遷改造、企業改制、涉法涉訴中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強化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嚴防重特大安全事故。
著力關注民生問題。全面落實促進就業各項政策,鼓勵引導失業人員自謀職業、自主創業,積極幫助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健全勞動關系三方協調和勞動爭議調處仲裁機制,完善勞動合同制度和集體協商制度,切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搭建社會救助平臺,完善以城市低保救助為主體的社會救助體系。積極做好殘疾人就業、康復和社會救助工作,新建36個無障礙社區。
扎實推進和諧社區建設。加大社區軟硬件建設,強化社區工作者教育培訓和管理,進一步提高社區工作水平。全面開展以“五好”、“四無”為主要內容的和諧樓組創建活動,積極爭創和諧社區建設先進單位。推進社區服務信息化建設,推廣居家養老、社區互助養老等新型養老模式,帶動社區服務向高層次發展。完善社區“兩中心一協會”組織體系,充分發揮社區民間組織在和諧社區建設中的作用。
大力發展社會各項事業。著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強學校硬件設施建設,實施人民一小改擴建工程,爭創一所省級規范化學校。推進勞動保障、司法和衛生信息網絡建設,完善公共服務功能。加大公共衛生服務投入,加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開工建設區公共衛生綜合服務中心。深化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探索流動人口計生管理與服務新機制。堅持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協調發展,廣泛開展“迎奧運年”全民健身活動。
五、全面加強黨的建設,不斷提高執政能力
培養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繼續抓好科學發展觀、和諧社會等重大戰略思想的學習、教育和宣傳,推進思想理論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完善黨(工)委理論中心組學習制度,抓好黨員干部的理論學習,不斷提高各級領導干部和黨員隊伍的思想理論素質。
造就干事創業的干部隊伍。認真貫徹《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選好配強領導班子。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大力培養和選拔優秀年輕干部、女干部和黨外干部,切實加強后備干部隊伍建設。深入開展大規模培訓干部工作,大力培養引進黨政管理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能人才、社會管理人才和各類急需專門人才。
建設務實奮進的基層組織。抓好中央和省、市、區委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長效機制文件的貫徹落實。積極推廣“一管三帶一聯”、“樓組黨建”和“365黨員工作室”等社區黨建品牌,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逐步建立“兩新”組織黨建工作長效機制,不斷探索社區黨組織發揮作用的新途徑。
錘煉扎實高效的工作作風。發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在領導干部中大力倡導“八個方面的良好風氣”。完善區級領導聯系點、機關部門包點和機關干部任職蹲點制度,積極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改革文風會風,規范控制各種檢查、評比、達標活動,集中精力狠抓工作落實。繼續深入開展“創建高績效機關、做人民滿意公務員”工作,大力推進機關作風、機關文化和機關信息化建設,突出抓好機關科室建設。不斷完善目標管理考核體系,健全督事、評績、考人、查紀“四位一體”激勵約束機制,增強考核的科學性和實效性。
切實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積極推進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和黨紀國法教育,深入推進廉政文化進社區、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進家庭,使領導干部切實做到為民、務實、清廉。抓好領導干部廉潔從政各項制度規定的落實,從制度上堵塞腐敗漏洞。深化八小時以外監督、在職干部社區聯系卡等制度,加強對權力運行的重點部位和關鍵環節的監督,促使領導干部正確行使權力。加大查辦案件工作力度,堅決查處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堅決糾正醫藥購銷和醫療服務中的不正之風,深入開展商業賄賂專項治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