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三件大事構建發展平臺——訪膠南市委書記張大勇
青島政務網
發布日期 : 2004-08-16
來源 : 青島日報記者
隨著在膠州灣西岸建設青島經濟發展重心戰略的實施和濱海交通大道的規劃建設,青島西海岸掀起了新一輪開發開放的熱潮。面對著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在經濟重心建設中膠南市應怎樣定位、怎樣發展?辭舊迎新之際,膠南市委書記張大勇接受了本報記者的采訪。
面對難得的歷史機遇,張大勇深感肩負的責任重大。他說,2003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第一年,也是繼往開來,乘勢前進,開創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的關鍵一年。對于膠南來說,又面臨著在西海岸建設青島經濟發展重心這一重大戰略機遇。如何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實現膠南超常規、跨越式發展,是我們面臨的一個緊迫的、首要的課題。膠南市2003年工作總的指導思想和發展思路是,以黨的十六大精神統攬全局,緊緊圍繞青島市構建可持續發展的經濟體系、構筑有特色的國際大城市框架和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三件大事”,搶抓戰略機遇,抓住發展第一要務,突出臨港經濟、海洋經濟和旅游經濟“三大特色”,集中力量抓好大工業、大園區和大項目,實現對外開放、臨港經濟和城市建設“三大突破”,推進經濟更快更好地發展,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步伐。主要發展目標是,完成國內生產總值190億元,比上年增長20.1%;地方財政收入64248萬元,增長20.8%;農民人均純收入4480元,增長8.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0億元,增長44.3%。
圍繞構筑可持續發展的經濟體系,張大勇分析,膠南具備發展港口、海洋和旅游三大特色經濟的條件。膠南擁有138公里的海岸線,海洋資源豐富,海洋經濟前景廣闊。膠南擁有有待開發的寶貴旅游資源,必將成為青島大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膠南臨近前灣港,發展腹地大,一些項目的龍頭可能在黃島,但項目的龍身和龍尾大部分要在膠南,這里必將成為青島重工業的重要配套基地和加工區。膠南經濟的一個重要定位,就是充當青島構建新型大工業體系的配套、服務基地。圍繞這一定位,膠南將堅定不移地走新型工業化路子,加快推進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圍繞“三大特色經濟”,依托“四大工業基地”,重點引進、培育、壯大汽車、修造船、石油化工、橡膠等臨港產業,加快發展機電一體化、精細化工、節能環保等高新技術產業,形成優勢產業鏈,構筑新型工業格局。
張大勇告訴記者,當前膠南市正在突出抓的一個大項目,就是青島臨港經濟區的規劃建設。該區域位于同三高速公路及其疏港連接線交接處,占地63平方公里,將盡快建成青島工業大項目的配套服務區、現有工業企業的“二次創業”區、新興產業的“孵化”區和外向型出口加工區。今年要完成6平方公里起步區的基礎設施配套工程。
圍繞構筑有特色的現代化國際大城市框架,張大勇說,大城市框架的構筑意味著今天的膠南就是明天的青島。他進一步闡述,這個框架的“脊骨”就是濱海交通大道,這就決定了我們必須把膠南放在大青島的格局下高起點定位和規劃,盡快與青島相銜接,盡快建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環境優美、最適宜創業人居的生態旅游城市。張大勇告訴記者,膠南的城市發展要堅持工業帶動、濱海特色和生態原則,引入先進規劃設計理念,完成臨港經濟區、“一線”、“一圈”和沿線6處小城鎮及同三高速公路出口經濟園區的規劃。同時要加快推進城市建設,實施以濱海大道、城區電網改造和道路綜合整治及東部城區供水工程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積極爭創國家衛生城和環保模范市。
圍繞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張大勇認為,城市的核心競爭力包括產業、智力和人才等諸要素,而其中環境至關重要。環境主要指政府效率、廉明程度和法制環境。膠南要從軟硬環境兩個方面來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當前要著力提高政府效率,提供保障誠信的法制環境,體現誠信的金融環境。他特別強調了金融環境的重要性,認為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膠南的市屬工業下一步要繼續做大做強做高,全面提升競爭力,離不開資本市場的強大支持,離不開良好的金融環境。要實現銀企雙贏,政府應該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