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起勞動保障工作在創建首批全國文明城市中的重要性,市勞動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帆認為,勞動保障工作關系千家萬戶,惠及島城百姓之民生。充分的就業、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穩定的勞動關系是社會進步和文明和諧的重要標志,是社會發展的“穩定器”、經濟運行的“減震器”和社會公平的“調節器”,是深化改革、穩定社會、安邦興國的根本大計。
王帆說,市勞動保障局承擔的創城責任目標主要有五項。而前段工作中取得的成效,已為實現這些目標打下了良好基礎。這些工作成效主要是,積極構建青島特色的促進就業體系,全力做好就業再就業工作,使我市今年一季度登記失業率降到了2001年以來的最低點,登記失業人員再就業率達到70%以上,有求職要求的就業困難人員安置率達到了92%。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使企業養老保險擴面工作取得較大進展,2004年,全市企業社會保險參保繳費人數首次突破100萬人。最近,又出臺了農民工參加養老保險和工傷保險等新辦法,解決了進城務工農民的社會保障問題,使一系列長期困擾職工群眾的“老大難”問題得到了解決。以法制化為核心,不斷強化監督調控維權體系,先后出臺了多個地方性法規及十幾個政府規章,制定了勞動保障規范性文件1000余件。
王帆說,下一步,市勞動保障局將重點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以城鄉統籌就業為重點,完善具有青島特色的促進就業體系。在落實好促進就業和農村勞動力轉移政策的基礎上,加強城鄉統籌就業信息平臺、技能培訓平臺和管理服務平臺建設,力爭每年新增城鎮就業12-16萬人,保持就業增速大于失業增速,登記失業率逐步下降的態勢;對30多萬有就業能力和轉移就業愿望的農村富余勞動力,力爭在2-3年內全部實現向二、三產業轉移。立足我市經濟發展的重點,建立有效的崗位開發機制,實現經濟發展與就業的同步增長。建立公益性崗位儲備制度,使公益性崗位數量保持在1.2萬個,確保有求職要求的就業困難人員安置率達到95%以上,力爭實現“兜底”安置。
以強化擴面征繳為重點,完善可持續發展的社會保障體系。繼續把擴面征繳作為緩解基金壓力最有效的措施,以非公有制經濟從業人員、靈活就業人員和農民工為重點,加大擴面力度,強化基金征繳和清欠,確保全年38萬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力爭做到基金收支平衡。加強基金監管,嚴禁違規運營社保基金,確保基金安全。組織實施適合農民工特點的養老、工傷保險政策,使在青務工的80萬農民工享受到基本社會保障。抓好醫療保險的平穩運行,探討外來務工人員和農工商企業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辦法。繼續積極穩妥推進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試點。推進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將原由企業管理的退休人員逐步移交社區管理,減輕企業事務負擔。
以實施《勞動保障監察條例》為重點,完善多層次的勞動保障維權體系。以實施《勞動保障監察條例》為契機,以構建和諧社會為目標,建立完善信訪協調、爭議仲裁、勞動監察、行政復議、效能監督、督查考核“六位一體”的維權聯動機制,重點圍繞不簽訂勞動合同、不按規定支付工資、不參加社會保險等行為,加大維權力度,力爭做到監督無空白、維權無盲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