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做“標準”的制定者
青島日報訊 海爾集團已進入自主創新能力迅速膨脹的時代——2006年,海爾共主持或參與了100項新標準制定,其中有國際標準提案3項,國家標準35項,同時制定行業及其他標準62項。這表明,進入全球化品牌戰略階段的海爾,開始更積極地扮演中國家電標準“領跑者”的角色,而這些標準的制定,不僅有利于企業在國際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而且有利于規范市場、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
2006年,海爾的3項新國際標準提案分別是:家庭多媒體網關要求、家庭電子系統核心協議及設備描述文件;同時,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在《洗衣機的特殊要求》標準中,考慮引入海爾不用洗衣粉技術。在參與制定國家標準方面,已正式成為“新國標”的海爾“防電墻”技術,以及由海爾空調牽頭制定的“家用和類似用途空調安裝規范”等等都是代表著自主創新能力的“國字號”標準。與此同時,海爾參與制定了大量行業及其他標準,包括海爾全球首個家用保鮮冰箱標準、首個家用空調“鮮風空調標準”以及首個成套家電標準等。
據介紹,作為第一個進入IEC未來技術高級顧問委員會的發展中國家企業代表,海爾目前已擁有6項國際標準提案,主持或參與了115項國家標準的編制修定,制定行業及其他標準397項。
業內人士認為,海爾如此熱衷于標準的制定,是其實現創全球化品牌目標的必然選擇。作為中國企業成功“走出去”創全球化品牌的代表,海爾的自主創新經歷了從產品創新到標準創新不斷提升的過程,而正是依靠不斷提升的創新能力,海爾以差異化的創新產品撬開了美國、韓國、日本等家電王國的大門,成為在全球市場與百年國際化大企業同臺競技并不斷取勝的世界知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