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
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姜坤委員提出的“關于加快培育海洋工程裝備上市企業”的提案已收悉,結合我局工作實際,現提出協辦意見如下:
一、我市海洋上市企業現狀
目前,青島市共有涉海上市企業27家,其中雖沒有海洋工程裝備總裝建造企業上市公司,但在細分產業鏈上,布局了制造海洋變電箱設備的青島特銳德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制造海洋工程電纜的青島漢纜股份有限公司、制造海上風力發電塔筒的青島東方鐵塔股份有限公司和青島匯金通電力設備股份有限公司、制造船用閥門的青島偉隆閥門股份有限公司、制造船舶用鏈條的青島征和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制造船舶節能環保裝備制造的青島德固特節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制造海上風電軸承的青島盤古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上市公司。
二、前期工作
海洋裝備產業一直是青島重點支持發展的海洋產業。近年來,我局出臺《青島市支持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15條政策》,圍繞海洋裝備產業發展趨勢方向提出精準扶持政策,推動海洋裝備制造業高端化發展。近期我們研究制定了《關于打造現代海洋經濟發展高地全面推進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的意見》《青島市以科技創新引領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培育打造海洋新質生產力行動方案(2025-2027年)》和《青島市2035年海洋發展遠景規劃》,形成了“1+8+10+20+N”工作體系,將海洋裝備產業作為下步青島海洋發展的重點方向和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領域。青島市目前形成了海西灣、即墨藍谷、古鎮口融合區等三個各具產業特色的集聚區。海西灣船舶與海洋工程產業基地近期我市牽頭的青煙威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集群成功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
在扶持海洋企業上市方面,為更好發揮海洋企業在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的主力軍作用,研究制定“海洋之星”企業倍增計劃,推動海洋新星企業規模倍增、“專精特新”企業躍級倍增、鏈主企業體量倍增,助力青島市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能級提升。開展海洋企業上市加速行動。加強對海洋企業上市的分類指導與培育,建立海洋企業上市培育庫。運用好青島市資本市場服務團隊,為海洋企業提供股改、輔導、上市等服務。
在海工裝備領域,青島市年海洋工程裝備制造能力30萬標噸以上,具備自升式鉆井平臺、半潛式生產平臺、大型海上生產平臺、FPSO、LNG核心工藝模塊等世界領先的建造能力。近年來,建造交付了全球最大40萬噸新型礦砂船、國內建造最大最智能的“企鵝”圓筒型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FPSO)、世界首座規模最大的半潛式智能海上漁場、全球首艘十萬噸級養殖工船“國信1號”、我國首座深遠海浮式風電平臺“海油觀瀾號”、亞洲首艘圓筒型FPSO“海葵一號”、我國建造的最大國際海洋油氣平臺“馬贊項目”等一批高端裝備。
三、下一步工作
一是強化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機制。推動海洋裝備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集群化方向發展,加快海洋裝備產業領域海洋重點項目建設。制定2025年海洋領域招商引資工作方案,梳理海洋裝備產業3個支鏈、若干個細分領域和近600個招商目標企業,實施精準產業鏈招商、統籌聯合招商和載體平臺招商。
二是推動海洋裝備產業鏈向高價值環節延伸。推動招商局工業集團與青島造船廠合資建設高端船舶海工基地。瞄準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無人化方向,推動首艘31.9萬噸超大型油船等加快建造,交付21 萬噸 LNG 雙燃料散貨船、21 萬噸氨 ready 散貨船、卡塔爾 ISND5-2 項目、青武麥海上油氣生產平臺等高端裝備,加快推進濰柴(青島)海洋裝備制造中心一期等項目竣工投產。落地運營麥克德莫特中國區域總部,拓展研發端、采購端等高價值環節。依托中船重工船舶設計研究中心,提升高端船舶研發設計能力。
三是推動產學研協同創新突破提升。推動中國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島)聚焦海洋智能裝備、海洋新能源等重點領域開展共性技術研究和成果轉化落地。加快海上綜合試驗場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構建海洋科技協同創新貫通體系,完善海洋科技成果轉化產研對接工作機制,推動海洋產學研協同創新聯盟(青島)常態化、定期化、機制化運行,精準銜接創新鏈與產業鏈,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效能。實施“項目+人才”專項行動,促進高端海洋人才集聚。
?
青島市海洋發展局
2025年3月20日
?
(聯系人:陳祥,聯系電話:85886631)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