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區、市人民政府,青島西海岸新區管委,市委各部委,市政府各部門,市直各單位,中央、省駐青有關單位:
《關于省委省政府<關于國有企業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十條意見>的落實方案》已經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青島市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
2022年9月28日
關于省委省政府《關于國有企業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十條意見》的落實方案
為深入貫徹市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推動國有企業在青島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中當排頭、走在前,現就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國有企業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十條意見》(魯發〔2022〕11號,以下簡稱《十條意見》),提出以下落實方案。
一、堅持對標引領,建設一流企業
1.在市直企業開展全面對標一流質效提升工程。到2025年,打造3家左右世界一流企業、10家左右行業一流企業、50家左右“專精特新”企業和單項冠軍企業。
2.實施全面對標行動。每戶市直企業都要通過放眼全球、全國尋標,明確企業整體或主業板塊要對標的一流企業,切實轉變發展方式,補短板、強弱項,促進效率、效能、效益全面提升。
3.壓實創建一流企業責任。分層分類推進創建一流企業,壓實企業創建主體責任,每戶市直企業都要制定創建一流企業行動方案。
二、當排頭作表率,扛牢國企使命擔當
4.帶頭落實重大戰略。推動市直企業提高站位,結合主責主業,在落實國家和省市重大戰略、新舊動能轉換、重點產業發展、“六個城市建設”等方面彰顯責任擔當,當排頭、作表率。
5.帶頭推動企業落實“十四五”發展規劃。壓實企業落實規劃主體責任,推動企業完善戰略制定、執行、評估制度體系,強化規劃的有效約束和落實,將企業規劃落實情況納入董事會報告年度工作內容。
6.帶頭建設全市24條重點產業鏈。推動企業圍繞主責主業,全面深度布局集成電路、飲料食品、高端化工、智能家電、新能源汽車等重點產業鏈。加強對實體經濟的金融支持,提升跨境人民幣結算比重。引導企業增強行業研判、數字化管理能力,提高決策科學化水平。
7.帶頭落實城市更新。積極參與全市重大項目建設,三年內市直企業直接或帶動投資總額力爭超過4000億元,對全市城市更新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投資的貢獻度超過六成。
三、健全指標體系,提升競爭力
8.完善競爭指標。在競爭類市直企業中,完善以“凈利潤、利潤總額、營業收入利潤率、資產負債率、研發投入強度、全員勞動生產率”為核心的高質量發展指標評價體系。研究實施對企業增加值進行考核。
9.提升競爭水平。支持市直企業加強全面質量管理,提高產品服務質量,打造知名品牌,提升競爭力。到2025年,市直企業資產總額等規模指標年均增幅高于全市經濟增長水平,質量效益指標力爭位居全國同類城市前列。
10.增強競爭能力。支持市直企業適應國際、國內市場變化,積極推進商業模式創新和業態創新。鼓勵具備條件的企業積極參與國際、國家和行業標準制定,爭取掌握行業話語權和競爭制高點。
四、完善體制機制,提升創新力
11.完善創新體系。研究建立市直企業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工作體系,制定工作方案,推動有基礎有能力的企業編制實施方案,把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同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國企改革、打造產業鏈“鏈主”等工作結合起來,同企業戰略規劃、科技規劃、人才規劃的制定實施結合起來,一體推進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不斷增強企業發展的硬實力。
12.增強創新能力。到2025年,制造業市直企業研發投入強度不低于4%,重點企業力爭達到5%以上。完善市直企業研發投入剛性增長機制及考核機制,引導和鼓勵企業按照研發投入增幅高于營業收入增幅的原則,加大研發費用投入,確保研發投入保持穩定合理增長水平。支持市直企業建設或參與研發機構、創新中心等建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部設立研發機構。深入實施人才強企戰略,健全人才“引用育留”機制,推動管理人才、科技人才等向企業聚集。推動市直企業研究建立符合所處行業發展的數字化轉型指標體系,推動數字化轉型,打造3家左右“燈塔工廠”,推進數字化企業和產業園區建設。
13.激發創新活力。研究建立推進市直企業科技創新的激勵保障機制。樹立正面激勵導向,健全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評價和分配激勵體系,用好股權、分紅、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分享等中長期激勵工具。對國有企業盡職合規開展原創技術研究、新興領域技術投資、原創成果轉化和應用過程中造成失誤和損失的,按照“三個區分開來”要求,依法依規予以免責。
五、優化國資布局,提升控制力
14.建立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機制。推動市直企業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集聚上下游聯動的工作合力,加快產業鏈、供應鏈延伸整合。
15.培育現代產業鏈“鏈主”企業。落實打造現代產業鏈“鏈主”部署,明確每一戶市直企業匹配城市發展戰略的方向和重點項目,推動國有資本向關系全市經濟發展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對市直企業布局匹配24條重點產業鏈的新興產業,按照主業進行管理。到2025年,力爭打造、引進7家左右“鏈主”企業。
16.推動專業整合。圍繞發展集成電路、人力資源等產業,推動市直企業之間相關資源板塊專業化整合,組建新興產業新興業態發展平臺,提高國有資本配置效率和產業發展實力。
六、匹配城市發展,提升影響力
17.提升穩增長影響力。實施匹配城市戰略“雙千億”工程,抓好總投資額超過1000億元的重點產業投資項目、總投資額超過4000億元的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項目建設。各市直企業要把穩增長作為當前突出的重要任務來抓,把盡可能多的力量、資源、精力等投入到穩增長中,作為“一把手”工程,聚精會神抓項目,凝神聚力抓增長,為全市經濟增長作出積極貢獻。到2025年,全市市直企業主要經濟指標實現由“十三五”末的“百千萬億”級向“千萬億”級目標新跨越。
18.提升服務城市影響力。積極推進分類核算、分類考核,更加準確評價公益類市直企業經營績效,提升保障全市供水、供熱、供氣、公共出行等服務能力。
19.提升社會影響力。塑造優秀企業文化。扛牢社會責任,在落實綠色低碳發展、鄉村振興、東西部協作等重大戰略和抗疫情穩運行等重大任務上,擔當作為。打造“陽光國企”,健全信息公開制度,及時披露信息。
20.提升資本影響力。依法依規推進市直企業整體或核心子企業上市,到2025年資產證券化率力爭超過60%,其中競爭類企業資產證券化率不低于85%。強化市值管理,提升上市公司質量,打造資本市場“青島國企”品牌。
21.提升引資影響力。壓實每戶市直企業招商引資任務,通過以資引資、以商招商、以投帶引、收購上市公司引進等途徑,在招商引資上取得更大作為和成效。辦好“央企省企青島行”“中歐企業家峰會青島論壇”等重大招商活動,實施靶向招商。發揮駐青國企黨建研究會平臺作用,為全市引資、引項目等作貢獻。
七、統籌安全發展,提升抗風險能力
22.加強重點風險防范。嚴防償債風險、域外投資風險等,強化負債規模和資產負債率雙約束,規范域外投資管理。市直企業要強化落實安全生產措施,加強網絡信息安全管理,健全風險防范機制和應對預案。從嚴落實疫情防控舉措。
23.建立市直企業綜合監督體系。整合出資人監管與紀檢、巡察、審計等監督力量,構建各類監督主體統籌銜接的國有資產大監督工作機制。
24.開展專項治理。深入開展“掛靠經營”“國有投資公司經營合作和資金使用”等專項治理。落實違規經營投資責任追究制度。
25.健全風險管理體系。市直企業要加強合規管理體系建設,將合規要求嵌入崗位職責和業務流程,建立風險排查、風險量化評估、監測預警和防控等制度,有效防范化解風險,提升企業治理能力和水平。
八、提高管理質效,提升現代企業治理能力
26.優化公司治理。加強市直企業董事會建設,推動各級企業董事會應建盡建、配齊配強,集團和重要子企業全部設立規范的董事會專門委員會。壓實董事會、經理層責任,完善董事會向出資人報告年度工作,董事會向經理層授權制度,總經理向董事會報告工作制度,完善外部董事建設,探索實施出資人派員列席董事會會議。
27.優化管理架構。鞏固提升對標世界一流企業管理提升行動成效,實施組織架構扁平化改造,壓縮管理層級,推動企業管理全方位提升。
28.優化制度建設。鞏固提升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成果,適時組織“回頭看”,將經驗做法、規定要求寫入章程、建立制度。
29.優化經營機制。深化勞動、人事、分配等“三項制度”改革,全面推進市場化用工,鞏固提升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市場化薪酬分配管理機制成效,加快建立市場化經營機制。
九、強化人才支撐,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
30.尊重企業家。構建親清政商關系,按規定組織評選青島市優秀企業家,營造良好干事創業環境。推動企業家為經濟社會發展獻計獻策。發揮優秀企業家傳幫帶作用。
31.打造高素質專業化國有企業干部隊伍。按照“對黨忠誠、勇于創新、治企有方、興企有為、清正廉潔”的標準,打造素質過硬、結構合理、數量充足的企業家隊伍。加快市直企業年輕干部培養選拔工作,保持企業家人才培養連續性,確保企業后繼有人。
32.積極探索推進職業經理人制度。選擇3家左右市直企業和一定數量的子企業開展職業經理人改革試點。
十、夯實黨建基礎,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
33.落實“第一議題”制度。堅決做到第一時間學習、第一時間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最新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終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34.加強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落實黨組織研究討論是董事會、經理層決策重大經營管理事項的前置程序要求,完善黨組織前置研究討論重大經營管理事項清單,進一步厘清企業黨委職責權限,推動黨的領導與公司治理有機統一。把改革經營發展責任內嵌到管黨治黨要求中,推動黨建與深化改革、生產經營深度融合,把黨的主張和重大決策轉化為企業的戰略目標和工作舉措,切實把黨的領導優勢轉化為企業發展優勢。
35.強化全面從嚴治黨。督促落實企業黨委主體責任、黨委書記“第一責任人”責任、領導班子成員“一崗雙責”、紀委監督責任。深入開展市直企業黨委書記履行全面從嚴治黨責任和抓基層黨建工作述職評議。推進企業清廉建設,把清廉國企建設納入企業改革發展和黨建工作通盤考慮、一體推進。
36.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扎實開展“作風能力提升年”活動,“強黨建、興國企”,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
37.健全考核體系。將戰略規劃、全面對標一流目標、預算安排與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有效銜接。
市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負責全市國有企業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工作,推動將工作情況納入黨委巡察范圍。全市各有關部門要結合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統籌推進。《十條意見》及配套文件中涉及我市的工作,根據我市工作實際,由相應部門按照職能負責抓好落實。
本落實方案適用于市直國有企業、區(市)屬國有企業,各企業要認真謀劃、精細組織,確保各項措施落到實處。市直國有文化企業和金融企業,由市委宣傳部、市財政局等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組織開展相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