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
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錨定“山海康養名城、活力健康灣區”目標,“中國康灣”繪就健康產業藍圖
到2027年,全市生命健康產業規模將突破1000億元,30個高品質健康社區、100個社區嵌入式醫康養設施將遍布城鄉……近日,青島印發《青島市加快推進“中國康灣”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青島將以健康優先發展戰略為引領,錨定“山海康養名城、活力健康灣區”目標,通過實施“六新”行動推動多領域深度融合,旨在將青島打造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健康生活承載地、康復產教融合創新高地與國際康養旅居目的地,為全國康養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青島樣板”。
一、山海為基:青島擘畫“中國康灣”有底氣
“青島搞‘中國康灣’,不是拍腦袋決策,而是‘家底’撐得起、‘需求’等不得。”青島市衛生健康相關負責人在解讀《行動計劃》時坦言。這份底氣,來自青島獨特的資源稟賦與戰略機遇疊加。
作為國家首批康復輔助器具產業創新試點城市,青島擁有全國唯一的康復大學這一高能級平臺。該校自2023年正式招生以來,已在康復工程、神經康復等領域形成科研優勢,僅2024年就孵化出5家智能康復輔具企業。與此同時,青島的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基礎雄厚,全市擁有黃海制藥、華熙生物等龍頭企業,2024年生物醫藥產業產值突破300億元,為康養產業提供了堅實的“科技底座”。
更難得的是,青島兼具“山、海、島、泉”的生態資源:嶗山國家森林公園負氧離子濃度達每立方厘米2萬個,即墨海水溫泉富含氟、溴等礦物質,靈山島、竹岔島等海島風光獨特,道教養生文化傳承千年……這些資源正成為旅居康養的“天然優勢”。
正是基于這些“家底”,《行動計劃》錨定“五大維度”目標:到2027年,培育10個以上特色康養產業園區,打造30個以上高品質健康社區,建設100個以上醫康養綜合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構建起“健康舒適、多元包容”的全齡友好生態。從空間布局看,“城區+近郊+遠郊”將實現康養資源聯動;從產業維度看,“醫療+康養+文旅+地產”產業鏈將全面打通;從民生維度看,適老化改造、社區嵌入式服務、全周期健康管理將覆蓋每個家庭。
落實“六新”:構建康養產業高質量發展體系
近日,康復大學青島中心醫院神經外二科靳峰教授團隊為一名飽受肢體“抖”動、“凍”結步態困擾的帕金森病患者,成功實施了青島首例腦機接口8觸點雙靶點腦深部電極(DBS)置入手術。該手術同時改善患者復雜帕金森病癥狀及凍結步態,為眾多復雜癥狀帕金森病患者提供了嶄新的治療方案,也為特發性震顫等運動障礙性疾病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
青島鼓勵在青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抱團創新”。比如,康復大學與海爾生物聯合研發的“智能康復床”,可自動調節體位、監測生命體征,已在全國30家醫院投入使用;中科院海洋所研發的“海藻多糖康養食品”,具有抗氧化、增強免疫力等功效,預計2026年上市。
為實現既定目標,《行動計劃》聚焦“打造健康居住新生態、發展健康服務新業態、激發健康產業新動能、培育健康消費新熱點、提升城市健康新品質、塑強綜合保障新能級”六大重點任務,以系統化舉措推動“中國康灣”建設落地見效。
在健康居住新生態構建上,青島將從“存量優化”與“增量提質”雙管齊下。對已建未售地產項目實施公共空間適老化改造,植入康復醫療、健康餐飲等服務功能;對存量建設用地項目“一事一議”調整規劃,增設專業養老設施;對未出讓住宅用地結合“好房子”建設,規劃大型健康社區,打造“多代同堂、醫食住行、頤樂學為、怡康養護”的綜合全齡社區。
在健康服務新業態培育上,青島將重點發力三大領域。康復醫療領域,聚焦醫療康復、產后康復、心理康復,引進高端機構與科研院所,推動二級及以上醫院設康復科、基層醫療機構增康復床位,通過互聯網醫療將服務下沉至社區家庭;旅居康養領域,依托海水溫泉、海島資源、道教養生文化、國家森林公園,打造“溫泉康養+海島康養+療愈康養+森林康養”特色產品,開發“中醫體驗+旅游療養”線路。
在健康產業新動能激發上,青島將以創新為核心、集群為路徑、企業為主體。創新層面,支持在青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圍繞腦機接口、康復輔具等前沿領域協同攻關,建設中試平臺加速科技成果轉化;集群層面,重點支持嶗山區、青島西海岸新區、青島高新區、上合示范區布局康復機器人、智能康復器械產業,培育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產業集群;企業層面,建立招商引資目標企業庫招引頭部企業,形成“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梯隊,壯大品牌化康養服務機構。
在健康消費新熱點培育上,青島將兼顧“全齡需求”與“特色優勢”。拓展新型健康消費,鼓勵體檢機構開展專病專檢與重大疾病早篩,支持中醫藥老字號建設中式養生館,研發代茶飲中藥、艾灸隨身包等產品,發展帆船、沙灘排球等特色體育運動;打造銀齡消費場景,推進景區適老化改造、商超設老年專區、體育場館配適老器材,開發“智慧廣電+養老服務”互動消費場景,爭取養老金融改革先行先試,讓健康消費成為拉動內需的重要力量。
在城市健康新品質提升上,青島將從“設施、體系、空間”三維發力。建設醫康養綜合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制定運營管理辦法規范服務;完善康復康養服務體系,加快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青島醫院二期、康復大學青島康復醫院等項目建設。
在綜合保障新能級塑強上,青島將充分發揮康復大學平臺作用,支持其建設交叉學科、創新平臺,深化產教融合與國際合作;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推進名醫工作室建設,支持院校設康復專業,建立銀齡志愿者人才庫;強化財政金融支持,利用專項債券、REITs、創投風投等工具支持重點項目,為“中國康灣”建設提供人才、資金、技術保障。
二、康養藍圖:打造國際康養產業“青島樣板”
“公園+健身”“公園+體育”已成為青島的新時尚。中山公園新增了智能健身器材,五四廣場旁的海邊步道加裝了里程標識、休息驛站,李村河沿岸建成了“騎行綠道”……截至2025年,全市已建成“口袋健身公園”50個。
“以前在小廣場、小公園就是‘逛一逛’,現在能健身、能體檢、能社交——這里成了我們的‘健康加油站’!”每天早上,家住市南區吳興路的市民劉大爺都去小廣場上“打卡”:在健身器材上“擼鐵”鍛煉,在廣場上跳跳廣場舞,再和老伙計們下棋聊天。這處公園的變化,是青島“提升城市健康新品質”的生動寫照——從“設施、體系、空間”三維發力,讓城市處處充滿“健康溫度”。
《行動計劃》的印發實施,標志著青島“中國康灣”建設進入系統化、常態化推進階段。從全國視角看,青島打造“中國康灣”既是對“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具體落實,也是對銀發經濟、生命健康產業發展趨勢的主動順應。
從產業層面看,青島通過“六新”行動推動康養產業與醫療、文旅、地產、科技深度融合,將打破傳統產業邊界,形成“跨界融合、協同發展”的新生態,助力全國康養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轉型;從民生層面看,青島以“全齡健康”為核心,通過設施建設、服務優化、場景營造,讓康養服務覆蓋全人群、全周期,為提升全民健康素養提供“青島方案”。
當前,青島正以《行動計劃》為指引,隨著計劃深入實施,青島將繪就“健康舒適、多元包容、國際知名”的康養藍圖,不僅為全國康養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樹立行業標桿,更將以人民為中心,筑牢高品質健康生活之基,讓民生福祉如繁花綻放,盡顯城市溫度與擔當。
從社區里的康復健身驛站,到山海間的康養民宿;從醫院的康復科,到公園的健身步道;從老人的適老化改造,到孩子的健康管理……“中國康灣”建設正悄然改變著青島人的生活。到2027年,當生命健康產業規模突破1000億元,當30個健康社區、100個嵌入式設施遍布城鄉,青島將真正成為“山海康養名城、活力健康灣區”,為全國康養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青島樣板”。
信息來源:齊魯晚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