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照國家和省、市關于現代水網建設的安排部署,結合青島市基本市情、水情現狀,市水務管理局起草了《青島現代水網建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2023年7月,《規劃》經市政府常務會議研究通過后印發實施,同年8月我市被確定為山東省現代水網市級示范區。
《規劃》以“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為根本遵循,牢牢守住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態安全底線,著力補齊水資源配置、城鄉供水、防洪排澇、水生態保護等短板和薄弱環節,描繪青島未來15—30年水務發展新藍圖。《規劃》以重大客水調引、輸配水通道及骨干河流為“綱”,以其他中小河流、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灌區灌溉體系建設工程、水系連通工程為“目”,以水庫、凈水廠、污水處理廠、非常規水利用等工程為“結”,形成“五干十脈、五縱五橫、兩樞多點”的青島現代水網總體布局,提出了構建高標準防洪減災網、高水平供水保障網、高效完備城鄉排水網、高質量河湖生態網、高品質水文化景觀網、高效能智慧管理網的建設任務,謀劃了一批水網重大工程,明確了規劃的實施安排和保障措施。通過規劃實施,將青島建成山東省市級現代水網示范區、水利保障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和“水美產業、水活經濟”重要踐行區。
?
2023年以來,我局通過新聞發布會、報刊以及水務公眾號等媒體形式,廣泛宣傳并聽取民眾對青島現代水網建設的意見建議,錨定現代水網建設目標,勠力同心,大力開展水務基礎設施建設。2023年10月,市水務管理局會同市發改委等10部門印發《青島現代水網建設行動計劃(2023-2025年)》,計劃實施107個重點項目,進一步織密筑牢覆蓋城鄉、惠及民生的防洪排澇網、供水排水網、生態河湖網和智慧水務網。
水務建設投資逐年提高。其中,2023年完成投資約80億元,較2022年增長50%,2024年被納入年度清單的項目108個,截至12月底,已完成投資103億元,同比增加23億元,增幅28.7%,創歷史新高。
骨干水網工程建設加速推進。(一)小沽河防洪排澇及水源利用主體工程已完工,宋化泉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竣工驗收,一批國債資金安排的病險水庫(水閘)項目超計劃完成年度任務,防洪減災網標準進一步提高。(二)黃水東調承接工程竣工,官路水庫加快推進,圍壩填筑工程完成總量73%,預計2025年12月主體完工,建成后青島將實現“雙渠雙庫”的供水保障模式;官路水庫輸配水工程(一期)完成初設報告編制,將建設覆蓋全域的5條輸水管線和青島北部中心水廠,實現水庫和輸配水工程同步建設,同時發揮效益,供水保障水平更高。(三)總投資138.73億元的7個城市更新水務項目已超計劃完成;李村河北岸水質凈化廠已實現主體結構封頂,進入設備安裝階段。排水“兩個清零、一個提標”專項行動扎實推進,成為全省首個實現整市域城市雨污合流管網清零城市,城市黑臭水體實現動態清零。(四)西海岸新區、膠州市、平度市、萊西市重點實施生態清潔型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加強水土流失治理,增強了水源涵養能力;統籌推進水網建設融合發展,創建省級美麗幸福示范河湖31條,河湖生態效益明顯提升。(五)充分利用好大沽河的雨洪資源,將其沿岸打造為貫穿青島南北的防洪安全屏障、生態景觀長廊、濱河交通軸線和現代農業聚集帶,眾多“沽河”品牌農產品登上網絡直播間、遠銷全國各地,是青島致力推進“水網+”行動的典范;發揮產芝水庫豐富的生態資源優勢,連續多年舉辦“環萊西湖”馬拉松賽、自行車等賽事活動,探索水文旅融合新路徑。(六)2024年6月,智慧水務系統上線試運行,水資源管理AI算法智能調配輸水線路,智能視頻監控對河湖問題實行全流程、閉環式處理,數字孿生技術為智慧化水閘管理提供動態可視化支撐,成為青島水務現代化管理提升新的助推器。
通過《規劃》實施,“大水網”體系加速構建,水網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經濟效益明顯提高;水旱災害防御能力、城鄉供水保障能力、水生態治理保護能力和水務現代化管理水平有效提升。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水利支撐,并將隨著水網建設的進一步實施,綜合效益會更加明顯,為我市現代化大都市建設提供可靠的水安全保障。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實行市級負總責、區(市)抓落實、部門協作配合的工作推進機制,統籌協調解決水網建設中的重大問題。各有關部門結合工作職責,協同做好現代水網規劃項目建設過程中的立項審批、用地用海、環評等工作,加快項目前期工作進展。
二是強化資金保障。繼續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積極爭取中央、省相關政策支持。充分利用超長期國債、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方式籌措建設資金,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項目建設和運營。
三是加強改革創新。推進水權交易、水價綜合改革、廠網一體化、農村供水縣級統管、智慧水表推廣等改革舉措,推動新質生產力創新發展,提高水務保障能力。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