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審計關系國計民生,是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力量。一年來,市審計局以推動實現市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目標,依法履職盡責,開展審計項目88個,促進增收節支9.29億元,審減投資9.27億元,完善制度措施100余項;向紀檢監察和司法機關移送案件線索立案34起,追責問責75人;組織實施的市屬國有企業資本運營績效審計項目獲評全國優秀審計項目,有力護航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一、緊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動兜牢民生“底線”
聚焦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推動惠民富民政策落實,增進民生福祉。
一是聚焦實現人民“穩就業”。連續四年開展就業相關政策審計,在全市就業補助資金和失業保險基金審計中關注就業促進機制健全完善、就業困難群體兜底幫扶等內容,推動撥付靈活就業人員社保補貼、城鄉公益性崗位補貼及社保費等3400余萬元,促進相關部門修訂完善青年見習工作等多項制度、擴大新就業形態靈活就業意外傷害保險補貼范圍,推動重點群體實現更高質量就業。
二是聚焦滿足群眾“上好學”。開展義務教育政策落實和資金審計,重點關注教育發展規劃制定及政策執行、教育資源配置、義務教育經費投入和使用管理、智慧校園和平安校園建設等情況,督促及時撥付生均公用經費和全年隨班就讀經費等4400余萬元、建立食堂管理制度6項。關注職業教育政策和資金情況,推動規范編外教師工資支出1050萬元。
三是聚焦守護百姓“安居夢”。對舊城舊村改造建設項目開展審計,促進加快撥付舊城舊村改造建設資金1.28億元,推動多網合一、健身設施、綠化養護等200余處便民服務基礎設施改造提升。開展供熱領域低碳政策落實審計,督促撥付企業供熱補助4.18億元。關注住房公積金政策落實,推動修訂住房公積金提取管理辦法,并增加突發事件造成家庭生活嚴重困難可提取住房公積金的情形,減輕職工經濟負擔。
四是聚焦暢通市民“出行路”。跟進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開展公共停車場建設情況審計,涉及建設項目70余個、停車泊位2萬余個、財政資金24億元,推動8個停車場開工建設、整改問題、規范建設運營,2個景區周邊停車場及時投入使用。對重點市政道路及未貫通道路打通工程建設情況開展審計,涉及投資72.41億元,促進8個項目規范建設高效推進、9個項目及時辦理竣工決算、及時撥付工程款項5000多萬元,保障暢通出行和道路安全。
五是聚焦護航農村“新發展”。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鄉村振興示范片區創建、漁業高質量發展等情況審計,嚴肅查處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促進涉農領域建章立制11項。組織兩級審計機關開展鄉村振興示范片區建設情況審計,關注高標準農田建設情況,發現部分設施未驗收即損毀、未規范節水灌溉設施用水用電收費標準等問題,推動3個區市完工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并制定出臺項目管理辦法、1個區終止堆肥還田試點項目。
二、緊扣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服務保障發展“高線”
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以市場主體需求為導向,發揮審計監督作用,推動優化營商環境,促進激發市場活力和發展內生動力。
一是推動更大力度釋放政策紅利。開展“穩中向好、進中提質”政策落實情況審計,推動相關部門研究落實獎勵政策并列入2024年我市制造業普惠政策、新增發放新就業無房職工補貼114人30.63萬元,督促向企業、項目撥付轉移支付資金1.08億元,收回不符合條件的獎補資金690多萬元。開展文旅融合政策和宣傳文化旅游發展資金審計,促進出臺我市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
二是推動更深層次支持實體經濟。推進市屬國企三年輪審工作,并開展部分國企重點改革政策落實情況審計、區市國有企業風險管控審計等,推動相關區市撥付工程款2.25億元、部分企業催收預期未收回資金1.03億元、部分企業按合同約定收回租金1.41億元。開展市級功能區投融資風險管控情況核查,推動相關部門印發加強企業融資成本管控、防范化解債務風險的通知,分年度、分步驟壓降企業融資成本,促進1.74億元拖欠工程款支付到位。
三是推動更實舉措創優營商環境。關注清欠民營企業賬款、為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減免房租政策落實情況,維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關注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政策落實情況,督促協調區市向市場主體兌付金融獎補資金6000余萬元。開展重點低效片區開發建設情況審計,推動完善低效片區工業產業準入機制,促進65個開發建設計劃編制規范、12個項目加快進度,助力低效片區開發加快轉型升級。
四是推動更高效能使用財政資金。對市本級及16個部門單位開展預算執行審計,督促相關部門加快資金使用2.15億元、重新安排預算454萬元,責任單位將1.52億元垃圾異地補償金撥付到位,推動相關部門多方聯動、盤活資產8300萬元。關注財政資源統籌,促進市級統籌使用財政存量資金1995.8萬元、加快資金下達撥付8163.33萬元,確保財政資金用在“刀刃”上。
三、聚焦政府治理水平提升,有效推進改革“主線”
發揮審計在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重要作用,一體推進揭示問題、規范管理、促進改革,將監督效能轉化為治理效能、改革效能。
一是深入服務科學決策。堅持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在哪里、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在哪里,審計監督就跟進到哪里。站在宏觀高度審視提煉苗頭性、普遍性問題,從源頭上提出整改建議,審計報告獲市領導批示92篇次,其中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批示57篇次,為科學決策提供參考,推動我市接續出臺4批“穩中向好、進中提質”政策清單;推動做實專項債券項目儲備庫,將超過80%的債券資金投向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攻堅行動,發揮專項債券帶動擴大投資作用。
二是推動強化源頭治理。開展經濟責任和自然資源資產審計,以“一封信”形式向部門單位反饋近年來經責審計查出的41項問題,督促對照自查防患于未然。夯實審計整改責任,制定審計整改工作管理辦法、審計整改督辦檢查工作管理辦法等,堅持全面整改、專項整改、重點督辦相結合,抓實審計整改,推動有關區市和部門單位整改問題金額36.75億元,促進增收節支9.94億元,統籌使用財政存量資金10.95億元,完善規章制度31項,充分發揮審計“治已病、防未病”作用。
三是創新提升監督效能。搭建智慧審計平臺,探索構建全景式審計模式,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首次探索北斗導航定位系統+地理信息技術方法應用,揭示溢油事故處置中多報522船次問題,已追回財政資金685萬元。與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青島計算技術研究院共同創立青島市智慧審計創新實驗室,加強審計大數據技術創新與應用,拓寬審計監督廣度和深度。
一年來,我們深入開展“深化作風能力優化營商環境”專項行動,培育實踐實干實績作風能力,認真落實人大審議意見議案、政協提案,辦理政務服務熱線、政府信箱意見建議41件。積極回應群眾訴求,對群眾的意見建議全部按期辦復并認真落實。
一年來,我們以實際行動回報市民厚愛,但仍存在不足。如,民生領域的審計覆蓋面有待拓展,對維護市場主體權益、推動優化營商環境的審計力度仍需加大等等。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審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終把看好和推動用好民生資金作為審計最大的為民情懷,堅持審計力量和資源向基層一線下沉、向群眾身邊延伸,聚焦民生政策落實、民生項目管理、民生資金使用,更好發揮審計監督作用,做到如臂使指、如影隨形、如雷貫耳,擦亮“為民護財”機關品牌,有力保障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