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重要講話精神,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引,緊緊圍繞穩中求進、改革創新、提質增效的工作主線,深入實踐群眾路線,激發企業的創新創造活力,化解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問題,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一、突出運行保障,推動工業經濟穩健發展
(一)加強運行監測調度。深化大企業直通車服務,加強重點企業、產業、區市“三位一體”監測分析,及時預警調控。加強煤電油等要素調度保障,努力化解供需波動性矛盾,做好電力迎峰度夏和成品油市場供應工作,確保企業生產經營穩定,力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左右,綜合效益指數穩步增長。
(二)幫助企業開拓市場。加強企業營銷培訓,培育做大行業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深化大企業電子商務應用與中小企業電子商務普及,引導企業創新商業模式,全面拓展線上線下營銷。舉辦2014青島國際時裝周暨名牌產品展示周系列展會,有計劃組織企業“走出去”參加各類專業展會,以品牌開拓新興市場。
(三)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完善“融資通”平臺,探索建立多種形式的優惠貸款平臺和小企業“互助資金池”融資平臺,推進擔保和再擔保體系建設,在市、區(市)兩級大力推廣助保金貸款、過橋還貸、集合債券等融資模式,引導企業擴大股權和債券融資規模,力爭中小企業擔保及短期融資額達到260億元。
(四)狠抓職責內安全生產。完善油區管網綜合監管信息平臺,簽定油氣管道保護、民爆行業安全生產目標責任書,嚴格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和屬地化管理責任,深入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治理,掛牌整治油氣管道違法占壓,做好禁化武履約工作。加強應急管理,組織區市和企業加強應急演練,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二、突出項目建設,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一)推進重點項目建設。深化“項目建設年”活動,積極進現場、解難題、抓開工,滾動推進300個工業轉型升級項目,力爭100個項目竣工投產,調整優化工業存量。加大產業鏈定向招商,會同重點區市和產業集聚區,跟蹤引進產業鏈關鍵項目,抓好千億級產業鏈的補鏈建鏈強鏈工作,持續提升工業增量。
(二)推動產業鏈層次提升。編制實施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綜合運用技術改造、研發設計、品牌培育等手段,提升家電、食品、服裝、電子信息產業鏈層次,提高汽車、軌道交通裝備、船舶海工、機械裝備產業鏈本地配套率,促進石化、橡膠產業鏈結構調整,力爭十條千億級產業鏈產值比重不低于75%。
(三)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滾動推進一批軌道交通裝備、工業機器人、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和高端制造領域重點項目,加快中國3D打印技術產業創新中心建設,落實北斗導航產業發展規劃,重點引進和培育一批終端研發及產業化項目,推動新興產業技術融合,加快高端制造業發展,培育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四)促進集聚區集約發展。堅持規劃引領,嚴格項目準入,加強產業集聚區基礎設施建設與公共服務配套功能提升,新培育2家省級以上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完成5處清潔生產園區和100戶清潔生產企業評估驗收,促進產業定向集聚、企業清潔生產,力爭55個產業集聚區的產業集聚度提高3個百分點。
三、突出協同創新,推動創新資源向企業集聚
(一)加大企業技改創新。用足用好技改貼息扶持政策,推進一批有融資需求的技改項目,加快企業裝備升級和工藝改造。加強企業創新能力建設,完善常態化產學研對接機制,擴大研發費加計扣除政策覆蓋面,新認定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50家,推進1200項技術創新重點項目,推動產學研協同創新。
(二)加大品牌培育創新。制定實施年度青島名牌培育計劃,建立完善品牌培育、指導、評價、推廣體系,分層次推進“十百千”品牌梯隊建設,新培育青島名牌產品40個,著力提升傳統產業領域的企業品牌價值,培育打造一批藍色、高端、新興產業領域的知名企業品牌,進一步鞏固我市品牌經濟領先優勢。
(三)加大企業管理創新。擴大與知名院校的合作,完善企業管理人員教育培訓體系,加強對企業高級管理人員、中高層管理者的培訓工作。推廣“青島市企業管理獎”獲獎企業管理經驗和創新成果,引導企業積極采用卓越績效、六西格瑪等先進管理模式,不斷提升管理水平,實現降本增效,提高發展質量。
四、突出專精特新,推動中小企業梯隊建設
(一)優化中小企業發展環境。落實扶持中小企業發展政策措施,綜合運用“小企業之家”半月講壇、中小企業網、服務熱線等各種途徑,深入開展“服務進基層、政策送企業”活動。完善中小企業云服務平臺各大功能板塊,優化服務資源配置,推動全市公共服務平臺網絡聯動,力爭年服務企業達到20萬戶次。
(二)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加快推進“萬戶培育、千戶成長、百戶升級”的中小企業發展梯隊建設,重點培育5個小企業產業園、5處小企業創業基地,認定20家“專精特新”示范企業、100個“專精特新”產品(技術),推動中小企業向產業鏈中高端配套升級,打造大中小企業協調發展的良好生態環境。
(三)加快中介服務業發展。加強中介機構組織化建設,鼓勵引導中介機構誠信規范經營,服務產業轉型和產業鏈發展。推動中介服務集聚發展,聚焦要素資源,重點培育跨地區經營的生產性中介機構,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中介機構,組織認定中介服務集聚示范園區(樓宇),力爭全市中介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5%。
五、突出信息化應用,加快推動智慧城市建設
(一)推進兩化深度融合。制定實施兩化深度融合三年行動方案,堅持企業分類引導、行業分批推進,提高機械、橡膠、紡織服裝等傳統行業智能化制造水平,支持行業龍頭企業信息化集成應用和中小企業信息化單項拓展,選樹10個兩化深度融合示范企業、20個示范項目,爭創全國兩化融合貫標試點企業。
(二)推進智慧城市建設。貫徹實施“智慧青島”戰略發展規劃,籌建智慧城市產業聯盟,推進光纖入戶、無線網絡、下一代互聯網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開展重點領域物聯網示范應用工程,推廣“眾e通”等智慧社區項目,拓展“琴島通”服務功能,培育市民融合服務平臺和智慧產業園區,大力促進信息消費。
(三)促進軟件產業集聚。加快千萬平米軟件產業園建設,推進藍灣網谷產業園等重點項目,年內新開工130萬平方米、竣工50萬平方米,新增入駐企業50家。落實雙軟認定管理細則,兌現軟件企業上規模獎勵政策,引導制造業企業剝離軟件業務,新認定軟件企業100家,力爭全市軟件業務收入達到900億元。
(四)加強信息安全與無線電管理。探索建立信息安全檢查機制,組織開展電子政務、重要工業控制系統等信息安全評估檢查。推進無線電管理的智能化和規范化建設,開通無線電臺站網上受理審核,建立行業數據庫,加強無線電管理監督檢查,切實做好世園會等重大活動無線電保障工作,維護空中電波秩序。
六、突出效能提升,推動高績效服務型機關建設
(一)加強制度規范建設。鞏固提升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落實領導班子整改方案,修訂完善機關各項工作制度,積極推進依法行政和政務公開,推動審批提速,提高服務滿意率。
(二)加強政務效能建設。深入基層一線,主動對接區市、園區及項目需求,規范行業協會管理,打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機關隊伍,提高服務基層、服務企業、服務發展能力。
(三)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及省市實施辦法,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加強重大事項風險評估、提前介入與跟蹤監督,營造廉潔勤政、風清氣正的工作氛圍。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